返回首页

年河北省安国市伍仁桥镇农田景观特征

243 2023-10-21 11:13 admin    手机版

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对农田景观格局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即人民公社土地利用规划。人民公社由许多规模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组成,原来的农田景观格局与人民公社要求更大规模的集体生产和在更大范围内实行区域化种植及机械耕作之间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人民公社在组织农业生产上要求大搞高额丰产田运动,大搞耕作园田化,实行深耕细作,规划丰产方,调整农田景观格局;并按方、按土质科学制定兴修水利,配置农田廊道;合理施肥,深翻改土,修畦整地,改良农田基质条件。

1958年秋后,以规划方田,整理土地,安排农田基本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丰产方建设就成了人民公社时期农田景观建设的主要任务。安国市伍仁桥人民公社就是一例(图2-2),农田景观格局的规格与标准如下[87]:

(1)田块:在全公社已基本实现灌溉机械化及部分农业机械化的条件下,按照充分发挥机井灌溉效能和适应机械化需要的精神,将农田斑块数量调整为596个,斑块形状指数(SHAPE)为1,标准方田的长边为300~400 m,农田基本斑块面积(AREA)为9.0~16.0 hm2,周长(PERIM)为1200~1600 m,充分发挥机井灌溉效能,便于机耕。

(2)田间道路:公社内道路分设主干路、田间路两级,相互连接成网,四通八达。主干路(兼作连村路,拖拉机路)是通往公社内各生产队及拖拉机下地的道路,全公社共规划为15条,道路间距均在1000~2000 m之间,路面宽度2~7 m,满足汽车、拖拉机对开;田间路是运输种子、肥料及顷脊收获庄稼的田间便道,亦适用于拖拉机田间作业,平行于方田长边设置,不修边沟,不植树,以便于人、畜、车辆下地。路面宽2.5 m。调整后,废除了百余条旧道,便于耕作和运输,节约了土地。

图2-2 1958年河北省安国市伍仁桥镇农田景观格局

(3)机井、沟渠:全公社现有机井324眼,平均每井负担灌溉面积26.67 hm2。为充分发挥水利灌溉效能,结合田块与道路设置机井、沟渠。沟渠分为主沟渠、支沟渠两种,并于支沟渠以下,结合平整土地,休整毛渠与田畦。主沟渠垂直于耕作方向设置,每个方内设置一条,间距400 m;支沟渠平行于耕作方向设置,沟渠间距根据土地睁森平整情况确定为40~100 m,长度400 m左右;支沟渠两侧修筑灌溉用小沟,一侧和两侧修筑田畦;田畦大小根据地形情况而定,一般采用长10 m、宽2~3.3 m,田畦平均密度为300~495个/hm2;排水渠与同级用水渠并列或分列设置。

(4)防护林:在农田斑块基本定型的基础上,对主干路、渠道两侧悉乎亩及河滩进行绿化,实现方田园林化。主干路两侧各栽树1~2行,株距2~3 m,其中:兼起拖拉机路作用的为了便于机械下地不植树、不修边沟;灌溉、排水干支渠共4条,两侧各栽树1行,株距2~3 m,斗渠两侧不栽树。

(5)农田基质:在农田景观格局调整的同时,对农田基质进行深翻、改土、平地。一般耕深0.2~0.3 m,深翻以后以支沟渠为范围进行平整,达到地平如镜,上水均匀。

此外,于田间道路两侧种植油菜、豌豆等矮棵作物,机井房旁种植葡萄,美化环境,增加收入。

从1958年河北省安国市伍仁桥镇农田景观格局图可以看出,整个农田为了适宜农业规模化生产,调整了农田形状、边界和权属,消除了零散插花地和小农经济生产背景下的一些不利农田景观格局,田间道和田埂等比例明显下降(全国的趋势也是如此,如表2-1的河北省情况),配套、完善了农田生产设施。但受自然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大尺度上仍然存在农田廊道连贯度低,影响农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的传输,增加了农田生产成本;小尺度上仍然存在个别田块形状不规则,机械生产效率低,灌溉机井分布不合理和抽水过多,易形成漏斗区,不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灌溉设备的效益发挥。

表2-1 河北省1959年农田廊道规划面积比例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