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君问归期未有期是什么意思?

174 2023-10-23 03:17 admin    手机版

一、君问归期未有期是什么意思?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日期实难说准

《夜雨寄北》是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思念。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对方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韵译】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日期实难说准;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妻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准儿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二、《剑王朝》丁宁的身份是什么?

《剑王朝》中的丁宁是转世重生的梁惊梦。前世,梁惊梦被蘅王元武和最爱的女人叶甄联合设计害死。梁惊梦因修炼过九死蚕神功得以转世成为丁宁,他背负着前世恩怨,来为自己报仇。

《剑王朝》一开局巴山剑场的首领梁惊梦就被叶甄和蘅王元武设计杀害,作为当时的最强者,梁惊梦之所以陨落是有原因的,首先就是他一直率领巴山弟子为蘅王浴血奋战,终因战功赫赫而功高震主,其次梁惊梦还干涉朝政大刀阔斧的实行变法,可他的变法看似对蘅国发展有利但损害了很多权贵的利益,所以蘅国十一侯联名上奏蘅王除掉他。随着情人叶甄的背叛,梁惊梦和他的巴山剑场惨遭横祸,梁惊梦死后归顺大蘅的巴山弟子加官进爵,反抗者被全部处死!

丁宁是梁惊梦传人的消息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可他在参加岷山剑会时遇到了岷山剑宗宗主百里素雪,百里素雪和梁惊梦是老相识了,当年他还奉劝梁惊梦不要离叶甄和蘅王太近,但梁惊梦没有听他的最终招来杀身之祸。更为重要的是百里素雪知道丁宁身怀九死蚕神功,但九死蚕神功梁惊梦从来不外传,所以百里素雪早就起了疑心,而且丁宁的性格和梁惊梦极为相似。后来丁宁在岷山剑会上夺魁,顺利进入到岷山剑宗学习续天神诀,也正是这一次遭遇让百里素雪知道他就是梁惊梦的重生!

想修炼续天神诀就必须先经过布满瘴气的山洞,而这些瘴气会让人出现幻觉,严重的话还会走火入魔。不过丁宁还是硬撑着走到尽头看到了续天神诀,在他修炼续天神诀的时候因为致幻瘴气让他想到了当年发生的事,最后还差点走火入魔,辛亏百里素雪及时赶到救了他,迷迷糊糊的丁宁竟然对百里素雪承认了自己的身份,原来他就是梁惊梦本人,清醒之后知道自己说漏了嘴还让百里素雪暂时保密,至此丁宁的真实身份也终于曝光了!

三、微耕机 凯马 威马 航天巴山哪个好

航天巴山装配是凯马动力,不如买凯马好

四、望云楼一诗的前两句写由楼中望秦岭,巴山,这样写有何用意

开头两句并不仅仅是写望云楼的位置,主要还是写楼头所见之景:向东望去,可见巍峨的巴山;向北望去,可见雄伟的秦岭。“巴山”即大巴山,为陕西汉中盆地和四川盆地的界山。“秦岭”在今陕西省南部。在望云楼可以同时望见两山,可见其楼之高,及其位置之佳。两山均极高峻,望见其山,也可以望见山间飘荡的云彩。诗人只写了山,实际也写了云。登楼远望,巴山、秦岭,峰峦起伏,连绵不绝,朵朵云彩,缭绕山间,景象非常壮丽。 上面两句是由楼中望秦岭、巴山,三四两句又把目光收回到楼中来;上两句写云以及写楼高是暗写,三四两句则转为明写。诗意是说,因为望云楼飞檐凌空,所以楼上卷帘之时,萦绕在高楼四周的云彩即飞入楼中,呈现出“满楼云一色”的奇观,写出了晴空万里、云海浩茫、危楼隐现于云彩之中的奇丽景象。这两句紧承上文,仍是写在楼中卷帘所见之景,如果是从下面远望楼中,就看不到“满楼”的景象了。这祥一座高峻的望云楼,晴日登临,大有“荡胸生层云”(杜甫《望岳》)之慨,使人视野开阔,神清目爽,所以作者要写诗赞美它。 文同是北宋大画家。此诗全用画笔,意境瑰奇,情致飘渺,俨若一首题画诗。用语极淡雅朴素,画面却极奇伟动人。此诗每句用一“楼”字,是作者的有意安排,然而丝毫不显得重复,是宋诗中的佳作。苏轼有一首和诗说:“阴晴朝暮几回新,已向虚空付此身。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望云人。”(《和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望云楼》)一为画家之笔,一为感慨身世之诗,都写得颇有意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