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采茶的种类及标准?

111 2023-10-24 21:32 admin    手机版

采茶的种类及标准?

采摘标准

就拿采摘标准来说吧,依茶类要求,鲜叶应从适制品种的茶树上采摘嫩梢,芽叶完整,符合芽叶嫩度、匀净度、含水率等指标。大致可分为四类:

高级名茶的“细嫩采”,采摘一芽一叶及一芽二叶初展,如高级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的采摘;

大宗茶类的“适中采”,如大宗红、绿茶的采摘;

边销茶类的“成熟采”,待新梢基本成熟时,采摘一芽四五叶与对夹三四叶,如茯砖茶等边销茶的采摘;

特种茶类的“开面采”,待新梢长到三至五叶快成熟开面时,采摘二至四叶梢,如乌龙茶的采摘。

对不同类型茶树的采摘标准应有区别,幼年茶树及衰老改造后1~2年的茶树,只能打顶轻采,多留少采,以培养树冠为主;对成年投产茶树应按标准采,采留结合。

这些采摘中主要有几个概念,我们作为茶友,需要了解一下:嫩采、中采、开面采、粗采、割采。

1.嫩采

也叫“细嫩采”。细嫩新梢的采摘。多用于名优茶原料的采摘。其采摘对象为茶芽、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新梢。

2.中采

就是中等嫩度新梢的采摘。多用于大宗红、绿茶原料的采摘。我国茶区采摘对象以一芽二叶为主,兼采一芽三叶和同等嫩度的对夹叶。

3.开面采

叶片完全展开的新梢的采摘。待新梢生长形成休止芽的开面状态时的采摘。适制特种茶,主要用于乌龙茶和茯砖茶。此时叶片基本成熟,内含物质丰富,可采下新梢上端的2~4片芽叶。

4.粗采

也叫“粗老采”。待新梢基本成熟时,割采一芽四五叶或对夹三四叶的采茶方法。多用于边销茶原料的采摘。

5.割采

割采,就是刈割式的采茶方法。用于边销茶粗老原料的采摘。当新梢已经半木质化或木质化,手采茎已无法折断时,用手捋叶片或用镰刀、铁摘子刈割采摘。

合理采摘

我们常说茶叶要合理采摘,不能过度采摘。那么怎样才叫合理采摘呢?

一般来说,手采茶园合理采摘要求:按标准、适时、分批、留叶采。

严格按采留标准采摘,可提高品质,维持树势,获得长期高产优质效益;适时分批采,能维持同样嫩度和品质;

及时分批采摘达到采留标准的芽叶与对夹叶,可使下轮芽萌发生育有充裕的时间;留叶采是下一轮次或下一茶季茶树发芽的基础。

这里有一个概念――留叶采,很重要,我们来了解一下。

留叶采

留叶采留叶采,就是茶树上留养新叶的手工采茶方法。茶树上必须保持一部分新叶,以维持光合作用,且留下的叶片叶腋间都有一个侧芽,以增加下一轮芽叶的数量,保证持续增产。

留叶采有好几种,分批留叶和集中留叶最普遍。前者每批都留下鱼叶至二叶,加各季漏采或不采叶,可达到恰当的叶面积指数,此法技术性强,多用于成年初期5~6年生和更新后1~2年的树冠培养。

集中留叶是集中一段时期或某一茶季不采,新梢成熟后,按标准采去顶梢,多用于管理水平低或生长差的茶树

安溪茶是怎样做的,怎么制茶的,工序是什么,它的全过程

乌龙茶又名青茶,属半发酵茶类,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其采制工艺十分考究,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灵活性很大的技术。乌龙茶品质独具一格,其特点是: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甘醇,深受人们的喜爱。

第一节 安溪乌龙茶采摘

一、合理采摘

采茶的目的是为了采摘更多的芽叶,制出色、香、味、形俱佳的好茶,然而茶树的芽叶既是制茶的原料,又是茶树的重要营养器官,在茶树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只有当营养芽不断萌发,使分枝不断增加,树冠才能不断扩大,同时也只有在嫩叶陆续萌发以取代老叶而行使光合作用的情况下,茶树养分才能得到不断补充,提高芽叶的再生能力,达到枝壮、叶茂。采摘的一般原则是:适时采、留叶采、采养结合。根据不同茶类、品种、树龄、树势、季节、土壤和肥培管理等情况灵活掌握。

二、采摘标准

乌龙茶的采摘标准,叶梢比红、绿茶成熟。其采摘标准为:待茶树新梢长到3~5叶将要成熟,顶叶六七成开面时采下2~4叶,俗称“开面采”。所谓“开面采”,又分为小开面、中开面和大开面。小开面为新梢顶部第一叶的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1/2;中开面为新梢顶部第一叶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2/3;大开面为新梢顶叶的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面积。一般春、秋茶采取“中开面”采;夏、暑茶适当嫩采,即采取“小开面”采;丰产茶园生长茂盛,持嫩性强,也可采取“小开面”采,采摘一芽三四叶。

三、采摘季节

安溪茶区,气候温各,雨量充沛,茶树生长期长,一年可采四至五季,即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和冬片。具体采摘期因品种气候、海拔、施肥等条件不同而差异。一般采摘期,春茶在谷雨前后,夏茶在夏至前后,暑茶在立秋前后,秋茶在秋分前后,冬片在霜降后。各茶季的采摘间隔期为40~50天,在具体掌握上,应做到“开头适当早,中间刚刚好,后期不粗老”。

四、采摘方法

长期以来,安溪广大茶农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出“虎口对芯采摘法”,即将拇指和食指张开,从芽梢顶部中心插下,稍加扭折,向上一提,就将茶叶采下。一般采叶标准是:长三叶采二叶,长四叶采三叶,采下对夹叶,不采鱼叶,不采单叶,不带梗蒂。这种采摘方法,优点很多,已得到普遍采用。

五、机械采茶

茶叶采摘在茶叶生产中是一项颇费工本的劳动,一般是茶园管理用工的50%以上。20多年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农村大批劳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不少茶区出现采茶劳力十分紧缺,采茶工资不断提高,导致种茶效益下降因此,部分茶区采用了机械采茶。采茶机有单人背负式和双人抬式两种。一般工效,比人工采茶提高10倍以上,这是今后茶叶生产发展的方向。

六、鲜叶保管

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鲜叶先放在随带背篓里。鲜叶采摘时不要握得太紧,置放时也不要压得太重,应尽量保持完整的叶态,以防鲜叶受损,影响发酵效果。

鲜叶采摘后,不要长时间置于篓里或袋里,应及时收青运回,置于阴凉处,并翻松鲜叶,防止风吹日晒,叶温升高,保持新鲜度。

第二节 安溪乌龙茶的初制工艺

乌龙茶闻名中外,有“茶中明珠”之称。故初制与红茶、绿茶不一样,其工艺要复杂得多,它吸取红茶全发酵和绿茶不发酵的制造原理,在初制过程中既不完全破坏全叶组织,又要轻微地擦伤叶缘组织,要求细胞内含物不完全变化,又有一部分起氧化作用,使鲜叶边缘呈红褐色,叶中部分为淡绿色,形成奇特的“绿叶红镶边”,俗称为半发酵。通过如此复杂的工艺过程,引发出独特的色香味。

一、做青阶段

做青技术性高,灵活性强,是乌龙茶在初制中色、香、味形成的关键。

(一)、萎凋

分为室内萎凋(凉青)、日光萎凋(晒青)、加温萎凋和人控萎凋四种。

1、室内萎凋(凉青): 将采回的鲜叶摊放在笳笠上,静置于凉青架,酌情翻动2~3次,使萎凋均匀。凉青一般不单独进行,与晒青相结合,它的主要作用:一是散发叶面水分和叶温,使茶青“转活”,保持新鲜度;二是可调节晒青时间,延缓晒青水分蒸发的速度,便于摇青;三是对晒埒不足的鲜叶,也是一种补救的方法。凉青的适度是:嫩梗青绿饱水,叶表新鲜、无水分。

2、日光萎凋(晒青): 它利用光能热量使鲜叶适度失水,促进酶的活化,这对形成乌龙茶的香气和去除青臭味起着重要作用,也为摇青创造良好的条件。晒青温度要求日光柔和斜射,摊叶宜均薄,必要时可“二凉二晒”,时间10~30分钟,其间翻拌2~3次。晒青程度,一般晒至叶面失去光泽,叶色转暗绿,顶叶下垂,梗弯而不断,手捏有弹性感。晒青后要再凉青,使其鲜叶“还阳”。

3、加温萎凋: 阴雨天可采用加温萎凋,如用萎凋槽萎凋,风温40°C以下,叶温不超过30°C,摊叶厚15~20厘米,每10~15分钟翻动一次。时间一小时左右。

4、人控萎凋: 根据乌龙茶做青工艺要求,采用先进设备,进行人控温湿度做青,其效果很好。

二、摇青工艺

摇青是乌龙茶特有的操作方法,也是乌龙茶特征形成的关键。

1、摇青的作用

擦破叶缘细胞,加速酶促氧化作用;

促进茶青“走水”;

改变水分散发方式,使水分部分从细胞破损处散发;

为叶内各种变化提供外力作用。

2、摇青的方法

摇青转数(时间)由少渐多;

凉青时间由短渐长;

摊叶厚度由薄渐厚。

3、看青 “看、闻、摸、照”四步骤。

4、看青的内容 主要是叶状、叶色、叶温、气味。

5、特殊品种的做青方法

成茶的品种特征,一部分是各品种鲜叶中固有的,如铁观音的音韵物质,黄金桂的香气物质;另一部分是在做青中保留、转化合成的综合品质。

做青时,大多采用轻晒青,摇青先轻后重,“保水保青”的措施。

三、炒青工序

乌龙茶内质“色、香、味”在做青阶段已基本形成,炒青是个转折工序,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则迅速制止一系列酶促氧化作用,巩固已形成的品质;启下是继续散失部分水分,便于揉、烘等塑形阶段的操作。炒青对品质有一定的影响。

(一)、炒青作用

1、炒青最主要的作用是迅速、彻底破坏酶的活性,防止做青叶继续“发酵”,红变过度。

2、继续散发部分水分,准备茶叶塑形。

3、炒青高温使部分细胞爆裂,细胞汁逸出附于叶表面,低沸点青味挥发减少,高沸点芳香物显露,呈现新茶香,叶绿素减少其他色素也有不同程度的转化。

(二)、炒青的方法

1、适当高温,先高后低;

2、闷炒为主;

3、快速短时。

(三)、炒青程度

炒青叶转为暗黄绿色,失去光泽,叶面梗皮有皱纹,叶片柔软,顶叶下垂,手捏略成团,失水率16~22%。并参考以下因素掌握炒青程度:1、茶青发酵程度;2、品种;3、季节;4、嫩度。

四、揉烘阶段

一、揉捻

1、揉捻的作用

揉捻叶在揉捻中主要是形的改变,揉捻叶在揉桶内受到平压和曲压两种力的作用,茶团滚动,叶子内部受到挤压,发生皱褶,卷曲成条,在通过揉盘最大压力区时,部分细胞扭曲破裂,挤出茶汁,附在叶表上,增加了叶的粘结性,其中水溶性物质组成茶汤浓度。

2、揉捻的方法

揉捻应掌握“热揉、适当重压、快速短时”的方法,装叶量要适宜,揉捻结束后应马上解块热和散水气,及时上烘。

二、初烘

初烘即第一次烘焙,可进一步破坏在杀青中残余的酶的活性,继续散发水分,浓缩茶汁,增浓茶汤。烘焙中叶温升高,叶子柔软性、粘结性、可塑性强,便于包揉成条。

三、初包揉

包揉是安溪乌龙茶制造的特别工艺,是塑造外形的重要手段,包揉运用“揉、压、搓、抓”等动作,作用于茶坯,使茶条形成紧结、弯曲、螺旋状外形,并可挤出茶汁,粘附在叶表,加强非酶性氧化作用,增浓茶汤。

初包揉可用布巾包揉,也有用小茶袋踏揉,目前很多使用平板包揉机与速包机配合包揉。初包揉后的茶叶要及时解块散热,防止闷黄。

四、复烘

复烘俗称“游焙”,主要是散发部分水分,并快速提高叶温,改善理化可塑性,进一步为复包揉创造条件。

复烘应“快速、适温”,控制茶胚适当含水量,防止失水过多,造成“干揉”,产生过多的碎茶粉末。

五、复包揉(定型)

复包揉是包揉的继续,大多以茶巾各速包茶袋进行操作,在多次包揉中,基本形成茶叶紧结、沉重、弯曲、螺状的外形。

复包揉结束后,可捆紧茶布,置放一段时间,使已塑成的外形固定下来。

六、烘干

烘干是茶叶初制最后一道工序,去掉多余的水分,达到足干,便于贮藏。烘干采用“低温慢焙”方法,分两次进行,第一次烘干后倒出摊放,使茶叶内的水分再重新渗透分布,再进行第二次烘干,才能达到足干。

烘焙的整个过程始终存在着热化作用。定型前,因茶胚含水量高,存在着“湿热作用”。烘干阶段,则多为“干热作用”。热化作用使多酚类化合物的物理特性发生质的变化,叶绿素破坏减少,促进了醛类、芳香物质的形成。

安溪铁观音制作严谨,技艺精巧。3月下旬萌芽,一年分四季采制,谷雨至立夏(4月中下旬一5月上旬)为春茶,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40―45%;夏至至小暑(6月中下旬一7月上旬)为夏茶,产量占15―20%;立秋至处暑(8月上旬一8月下旬)为暑茶,产量占25―30%;秋分至寒露(9月下旬一l0月上旬)为秋茶,产量占25―30%。有个别地方由于气温较高,还可生产一季冬茶,冬茶颜色较青绿,滋味也较青,产量不多。制茶品质以秋茶为最好,春茶次之。秋茶的香气特高,俗称秋香,但汤味较薄。夏、暑茶品质较次。鲜叶采摘标准必须在嫩捎形成驻芽后,顶叶刚开展呈小开面或中开面时,采下二、三叶。采时要做到“五不”,即不折断叶片,不折叠叶张,不碰碎叶尖,不带单片,不带鱼叶和老梗。生长地带不同的茶树鲜叶要分开,特别是早青、午青、晚青要严格分开制造,以午青品质为最优。

铁观音茶的采制技术特别,不是采摘非常幼嫩的芽叶, 而是采摘成熟新梢的2―3叶, 俗称“开面采”,是指叶片已全部展开,形成驻芽时采摘。采来的鲜叶力求新鲜完整,然后进行凉青、晒青和摇青(做青),直到自然花香释放,香气浓郁时进行炒青、揉捻和包揉( 用棉布包茶滚揉),使茶叶卷缩成颗粒后进行文火焙干。制成毛茶后,再经筛分、风选、拣剔、匀堆、包装制成商品茶。

凉青、晒青、凉青:鲜叶按标准采收进厂经过凉青后进行晒青。晒青时间以午后4时阳光柔和时为宜,叶子宜薄摊,以失去原有光泽,叶色转暗,手模叶子柔软。顶叶下垂,失重6―9%左右为适度。然后移入室内凉青后进行做青。

做青:摇青与摊置相间进行,合称做青。做青技术性高,灵活性强,是决定毛茶品质优劣的关键。摇青使叶子边缘经过摩擦,叶缘细胞受损,再经过摊置,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伴随着叶子水分逐渐丧失,叶中多酚类在酶的作用下缓慢地氧化并引起了一系列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乌龙茶的特有品质。铁观音鲜叶肥厚,要重摇并延长做青时间,摇青共3―5次,每次摇青的转数由少到多。摇青后摊置历时由短到长,摊叶厚度由薄到厚。第二、三次摇青必须摇到青味浓强,鲜叶硬挺,俗称“还阳”,梗叶水分重新分布平衡。第四、五次摇青,视青叶色、香变化程度而灵活掌握。做青适度的叶子,叶缘呈朱砂红色,叶中央部分呈黄绿色(半熟香蕉皮色),叶面凸起,叶缘背卷,从叶背看呈汤匙状,发出兰花香,叶张出现青蒂绿腹红边,稍有光泽,叶缘鲜红度充足,梗表皮显有皱状。

炒青:炒青要及时,当做青叶青味消失,香气初露即应抓紧进行。

揉捻、烘焙:铁观音的揉捻是多次反复进行的。初揉约3―4分钟,解块后即行初焙。焙至五、六成干,不粘手时下焙,趁热包揉,运用揉、压、搓、抓、缩等手法,经三揉三焙后,再用50―60℃的文火慢烤,使成品香气敛藏,滋味醇厚,外表色泽油亮,茶条表面凝集有―层白霜。

簸拣:慢烤后的茶叶最后经过簸拣,除去梗片、杂质即为成品。

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 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铁观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观音原产福建省安溪县。据《清水岩志》载:“清水高峰,出云吐雾,寺僧植茶,饱山岚之气,沐日月之精,得烟霞之霭,食之能疗百病。老寮等属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饮之不觉两腋风生,倘遇陆羽,将以补茶话焉”,说明安溪唐代已产茶。到明代茶产稍盛,《安溪县志》有“常乐、崇善等里货(指茶)卖甚多”的记载。18世纪后期安溪茶户有了较大发展。诗人阮锡在《安溪茶歌》中有“安溪之山郁嵯峨,甚阴常湿生丛茶。居人清明采嫩叶,为价甚贱保万家……”之句。随之茶区农民还选育出许多优良茶树品种,其中以铁观音制茶品质为最优。

铁观音原是茶树品种名,由于它适制乌龙茶,其乌龙茶成品遂亦名为铁观音。所谓铁观音茶即以铁观音品种茶树制成的乌龙茶。而在台湾,铁观音茶则是指一种以铁观音茶特定制法制成的乌龙茶,所以台湾铁观音茶的原料,可以是铁观音品种茶树的芽叶,也可以不是铁观音品种茶树的芽叶。这与福建铁观音茶的概念有所不同。 安溪铁观音制作严谨,技艺精巧。一年分四季采制,谷雨至立夏(4月中下旬~5月上旬)为春茶,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45~50%;夏至至小暑(6月中下旬~7月上旬)为夏茶,产量占25~30%;立秋至处暑(8月上旬~8月下旬)为暑茶,产量占15~20%;秋分至寒露(9月下旬~10月上旬)为秋茶,产量占10~15%。制茶品质以春茶为最好。秋茶次之,其香气特高,俗称秋香,但汤味较薄。夏、暑茶品质较次。鲜叶采摘标准必须在嫩梢形成驻芽后,顶叶刚开展呈小开面或中开面时,采下二、三叶。采时要做到“五不”,即不折断叶片,不折叠叶张,不碰碎叶尖,不带单片,不带鱼叶和老梗。生长地带不同的茶树鲜叶要分开,特别是早青、午青、晚青要严格分开制造,以午青品质为最优。 安溪铁观音的制造工艺,要经过:凉青、晒青、凉青、做青、(摇青摊置)、炒青、揉捻、初焙、复焙、复包揉、文火慢烤、拣簸等工序才制成成品。 优质铁观音茶条卷曲、壮结、沉重,呈青蒂绿腹蜻蜓头状。色泽鲜润,砂绿显,红点明,叶表带白霜,这是优质铁观音的重要特征之一。铁观音汤色金黄,浓艳清澈,叶底肥厚明亮,具绸面光泽。泡饮茶汤醇厚甘鲜,入口回甘带蜜味;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近来国内外的试验研究表明,安溪铁观音所含的香气成分种类最为丰富,而且中、低沸点香气组分所占比重明显大于用其他品种茶树鲜叶制成的乌龙茶。因而安溪铁观音独特的香气令人心怡神醉,一杯铁观音,杯盖开启立即芬芳扑鼻,满室生香。生产出优质的铁观音茶必须具备:①纯种铁观音品种茶树;②茶树生长在良好的土壤、气候环境中,并得到精心培育;③精湛的采制技术。三者缺一不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