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施工升降机安装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10-16 13:51   点击:283  编辑:admin   手机版

施工升降机安装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 施工电梯的安装场地应清洁干净,并用标志杆围起来,禁止非工作人员入内;

2. 防止安装地点上方掉落物体,必要时应加安全网;

3. 安装过程中,必须有专人负责,统一指挥;

4. 吊笼上所有零部件要放置平稳,不得露出安全栏外;

5. 升降机运行时,人员的头、手不能露出安全栏以外;

6. 如果有人在导轨架上或附墙架上工作时,绝对不允许开动升降机,当吊笼升起时严禁进入外笼内;

7. 吊杆上有悬挂物时,不得开动吊笼;

8. 利用吊杆进行安装时,不允许超载,吊杆只可用来安装或拆卸升降机零部件,不得用于其它起重用途;

9. 操纵升降机必须把操纵盒拿到吊笼顶部,不允许在吊笼内操作;

10. 安装作业人员按空中作业的安全要求,必须戴安全帽穿防滑,系安全带等,不要穿过于宽松的衣服,应穿工作服,以免被卷入运动部件中,发生安全事故;

11. 升降机运行前,应首先将保护接地装置与升降机金属结构联通,阻值不大于4欧姆;

12. 吊笼启动前,应进行全面检查,消除所有不安全隐患;

13. 安装运行时,必须按升降机额定安装载重量装载, 不允许超载运行;

14. 雷雨天、雪天或风速超过13米/秒的恶劣天气不能进行安装作业;

注意: 切勿忘记拧紧施工电梯标准节及附墙架的螺栓。

施工升降机安装方面的问题

施工升降机因其可以对施工作业人员和材料进行垂直运输,大大地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设备保障正确地安装和使用施工升降机,在生产工作中尽可能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将事故的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杜绝事故的发生,确保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本文以施工升降机在安装和使用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二、施工升降机安装的安全技术要点

1、安装环境

施工升降机作为人货两用电梯,其安装工作必须由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拆装资质证书的专业队负责,安装现场要做好各种安全防护措施,升降机运动部件与建筑物固定施工设备之间的距离≥0.25m。

2、主要零部件的安装

(1)基础同栏的高度不低于1.5m,并应装有联锁装置,机械联锁应使吊笼只在位于底部所规定的位置时,基础围栏门才能开启,电气联锁应使防护围栏门开启后吊笼停止且不能启动,总电源没有完全切断,任何人不能在围栏内围栏顶上或靠扶在围栏上以及在升降机通道内导架立柱内和附墙架上等不安全区域内活动。

(2)需在吊笼顶上进行安装与维修作业时,吊笼顶部的周围设置高度必须不低于1.05m的护身栏杆利用设置在吊笼顶部的安装吊杆进行工作时,吊杆的最大起重量为200kg,不允许超载,吊笼载荷也不允许超过额定安装载重量,安装吊杆上有悬挂物时,不得开动吊笼,直到所有的连接螺栓已完全紧固,并且吊具已从刚安装好的标准节上拆除后,才能驱动吊笼驱动吊笼运行时,必须将操作盒移至吊笼顶部,不允许在吊笼内操纵,吊笼运行时,人体及装运的物件绝对不准超出吊笼护栏。

(3)标准节的立柱接合面对接应平直,相互错位形成的阶差≤0.8mm。标准节上的齿条连接应牢固,对接平整准确,齿高阶差≤0.3mm,齿周节误差≤0.6mm。导轨架轴心线全高对底座水平基准面的安装垂直度公差≤,架设高度1/1000。

(4)停层点应设置停层栏杆,停层栏杆不应突出到吊笼的升降通道上停层栏杆的开关可采用手动,但不得受吊笼运动的直接控制。

(5)在导轨上应采取措施防止对重移动,应用两根或两根以上的拉杆将对重固定,对重导轨应平直,导轨距偏差≤3mm,对重导轨应牢固,能承受相应附加应力,当吊笼停在完全压缩的缓冲器上时对重上面的自由行程不得小于0.5m。

三、安装常见问题与对策

1、防护层门

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希望吊笼尽快到达其作业点进行上下施工人员及材料的原因,层门内侧的施工人员常常会将层门直接打开进入吊笼的运行通道内对施工升降机司机进行呼叫,有时甚至误将材料也放置于吊笼的运行通道内,此类现象在施工繁忙阶段尤为多见。

若施工升降机司机稍有不慎,运行工作中的吊笼极易对进入吊笼运行通道内的人员造成伤害和造成材料从空中坠落,危及人身的安全,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层门在制作安装中常见的问题为:层门开关控制方式不正确,可以任意由内外两侧人员开启和关闭;采用钢筋进行简易的加工焊接来制作层门,导致层门的孔洞过大,层门内侧的人员可以通过孔洞把手伸到层门的外侧操作锁止装置将层门打开;层门锁止装置的锁舌过短或以简易的搭扣进行锁止,无法起到有效的锁止作用,在层门内侧可以将层门轻易推开符合规范要求的层门制作安装后,在建筑物的外立面与其他防护设施形成完整的防护立面,由于层门自身的孔洞较小,人的手难以从层门内侧伸向外侧将层门打开,加上锁止装置可靠有效,建筑物内侧的人员无法打开层门,只有当施工升降机吊笼运行到相应楼层时,由吊笼一侧的人员打开层门在吊笼离开停靠层前,应由司机负责将层门关好,并将锁止装置锁止到位,确保层门可靠关闭由于层门只能由吊笼一侧的人员打开和关闭,可以将层门的开关工作交由施工升降机司机负责,避免了施工升降机司机与施工人员互相推诿的现象,这就给设备管理工作带来了方便,必要时可结合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对其工作进行定量考核和建立相应的奖惩措施,真正做到有效管理,确保设备安全使用。

2、基础

在安装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因地下工程顶板的承载能力不足而致使其开裂损坏等严重后果,将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根据实际经验,当遇到需将基础安装在于地下工程项板上时,首先应尽可能使基础位置设计在梁柱等主要受力部位之上,其次结合土建施工图将地下工程顶板的承载能力与施工升降机在最不利工作条件下的全部载荷进行比较,确保地下工程项板的承载能力满足施工升降机的安装要求,防止升降机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对顶板造成破坏若地下工程顶板的承载能力不能满足承载要求时,则需要设计制定基础加固方案,通过在顶板下安装钢结构支撑和进行结构加固等方法来提高项板的承载能力。

3、导轨架

当附墙撑杆与附着面的发向夹角过大时,附墙撑杆和导轨架之间形成了一个活动的绞点,附墙装置便失去了对导轨架的有效固定拉结作用当施工升降机工作时由于受到笼体重量的影响,导轨架就会沿受力方向发生局部变动,常此以往将影响到导轨架稳定性并加速导向及传动装置的磨损,以至于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

通常解决此类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第一,在安装之前根据建筑物的楼层标高并结合导轨架的节高制定附墙方案,尽可能使附墙撑杆平面与附着面的夹角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如果有部分附墙撑杆难以满足要求,可以通过适当增加附墙装置的方法来解决;第二,若结合附墙方案仍有多数附墙撑杆平面与附着面的夹角过大,由于间接附墙可以在任意位置安装附墙撑杆,此时就应采用间接附墙的安装方式来解决。

1常见问题和对策

1.1防护层门

目前,有半数以上的施工现场存在层门制作安装不规范的问题,施工升降机在工作中应确保在吊笼的运行通道内无任何障碍物,尤其是人员的进入。而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层门都是由施工(使用)单位自行加-r铕,J作安装,一些单位由于对标准未理解透彻甚至于不了解或出于降低制作成本等目的,使得层门在制作安装后无法起到真正的安全防护作用。因为希望吊笼尽快到达其作业点进行上下施工人员及材料的原因,层门内侧的施工人员常常会将层门直接打开进入吊笼的运行通道内对施工升降机司机进行呼叫,有时甚至误将材料也放置于吊笼的运行通道内,此类现象在施工繁忙阶段尤为多见。若施工升降机司机稍有不慎,运行工作中的吊笼极易对进入吊笼运行通道内的人员造成伤害和造成材料从空中坠落,危及人身的安全,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层门在制作安装中常见的问题为:①层门开、关控制方式不正确,可以任意由内、外两侧人员开启和关闭;②采用钢筋进行简易的加工焊接来制作层门,导致层门的孔洞过大,层门内侧的人员可以通过孔洞把手伸到层门的外侧操作锁止装置将层门打开;③层门锁止装置的锁舌过短或以简易的搭扣进行锁止,无法起到有效的锁止作用,在层门内侧可以将层门轻易推开。

在GBl0055―2007的第5项的内容中,对层门的安装制作做了详细的规定。

对应以上三点的具体内容为:

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机械传动层门的开、关过程应由吊笼内乘员操作,不得受吊笼运动的直接控制。

层门可采用实体板、冲孔板、焊接或编织网等制作,网孑Lr-J的孔眼或开口应符合表2的规定,其承载性能应符合4.2.3的规定。

层门锁止装置及其附件的安装位置应设在人员不易碰触之处。层门锁止装置应加防护罩,且维修方便。由此可见,符合规范要求的层门制作安装后,在建筑物的外立面与其他防护设施形成完整的防护立面,由于层门自身的孔洞较小,人的手难以从层门内侧伸向外侧将层门打开,加上锁止装置可靠有效,建筑物内侧的人员无法打开层门,只有当施工升降机吊笼运行到相应楼层时,由吊笼一侧的人员打开层门。在吊笼离开停靠层前,应由司机负责将层门关好,并将锁止装置锁止到位,确保层门可靠关闭。由于层门只能由吊笼一侧的人员打开和关闭,可以将层门的开、关工作交由施工升降机司机负责,避免了施工升降机司机与施工人员互相推诿的现象,这就给设备管理工作带来了方便,必要时可结合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对其工作进行定量考核和建立相应的奖惩措施,真正做到有效管理,确保设备安全使用。

1.2基础

介于施工升降机往往使用在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而地下车库及人防设施也作为配套项目包含其中。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实际要求,施工升降机的基础常常坐落于地下工程项板之上。此时,施工升降机的自重加上所运输的载荷全部加载到地下工程顶板之上,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施工升降机的自重与搭运的载荷进行简单的叠加视为总荷载,还应考虑到当吊笼运行时,尤其是启动、停止工况下的冲击载荷对基础的影响。所以,此时地下工程顶板的承载能力应能满足以上全部载荷的要求,否则,在安装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因地下工程顶板的承载能力不足而致使其开裂损坏等严重后果,将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根据实际经验,当遇到需将基础安装在于地下工程项板上时,首先应尽可能使基础位置设计在梁、柱等主要受力部位之上,其次结合土建施工图将地下工程顶板的承载能力与施工升降机在最不利工作条件下的全部载荷进行比较,确保地下工程项板的承载能力满足施工升降机的安装要求,防止施工升降机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对顶板造成破坏。若地下工程顶板的承载能力不能满足承载要求时,则需要设计制定基础加固方案,通过在顶板下安装钢结构支撑和进行结构加固等方法来提高项板的承载能力。以达到安全可靠的目的。

1.3导轨架

在导轨架的安装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是垂直度超差和附墙撑杆与附着面的发向夹角过大。依据GB 10055-2007第3.4条的要求,通常导轨架的安装垂直度要求应控制在l‰左右,而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往往有超过半数以上的施工升降机会出现超差形象。施工升降机在此种工况下运行,首先会导致笼体的导向背轮无法与导轨架贴合,工作时噪音加大,导轨架的外壁磨损严重,长期使用更会使导轨架发生变形,给日后的安装使用带来不便,减少设备的使用寿命。其次,防坠安全器和减速机的传动齿轮无法与齿条正确啮合,导致齿轮齿条在工作时磨损加大,严重时会影响到防坠安全器的安全性能,形成安全隐患。导轨架垂直度超差的原因大致为:基础框架安装的水平高差未能控制好和安装附墙撑杆的方法不当。正确的方法是,在安装基础框架时,首先应对安装基础框架的基面部位进行抄平处理,然后安装基础框架并紧固连接螺栓,此时应使用水平仪对基础框架上安装导轨架的四个点进行测量,观测其水平高差,若差值过大可使用适当厚度的钢板垫衬使其平整。在导轨架的加节升高和安装附墙装置的过程中,应使用经纬仪沿导轨架的两个方向对其垂直度进行观测,通过附墙撑杆对导轨架进行适当调整,使导轨架垂直度符合要求。根据GBl005孓2007第3.11条规定:附墙撑杆平面与附着面的发向夹角不应大于8。。在多数施工现场,由于受得建筑物层高和导轨架节高的客观制约,通常无法将每道附墙撑杆与导轨架的连接点都准确地设置在符合要求的位置,使得附墙撑杆与附着面的发向夹角过大的现象,而且这个问题往往被忽视。当附墙撑杆与附着面的发向夹角过大时,附墙撑杆和导轨架之间形成了一个活动的绞点,附墙装置便失去了对导轨架的有效固定拉结作用。当施工升降机工作时由于受到笼体重量的影响,导轨架就会沿受力方向发生局部变动,常此以往将影响到导轨架稳定性并加速导向及传动装置的磨损,以至于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

通常解决此类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第一,在安装之前根据建筑物的楼层标高并结合导轨架的节高制定附墙方案,尽可能使附墙撑杆平面与附着面的夹角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如果有部分附墙撑杆难以满足要求,可以通过适当增加附墙装置的方法来解决。

第二,若结合附墙方案仍有多数附墙撑杆平面与附着面的夹角过大,由于间接附墙可以在任意位置安装附墙撑杆,此时就应采用间接附墙的安装方式来解决。施工升降机作为施工现场的主要危险源之一,应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放能有效地减少或杜绝事故的发生。

关于施工升降机安全技术规范DB42/365-2006第4.5.5、4.5.6、4.5.7三条里没有对螺栓安装的上下作什么规定,只说“螺栓连接应紧固牢靠,螺杆应露出螺母3个螺距以上。”

个人答此题:标准节连接时,螺栓屁股宜在上,螺丝帽一头宜在下。万一螺帽振松自退未被发现,螺杆至少可当销子,维持暂时上下标准节不会错开。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指从保护人员和货物的观点制定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的安全规范,防止发生与使用人员、电梯维护或紧急操作相关的事故的危险。不仅表达了电梯指令的基本安全要求,而且另外叙述了电梯安装在建筑物或构筑物中的最低限度的规范要求。对乘客电梯、载货电梯的制造、安装与检验提供了全国统一的技术依据和安全要求,对于电梯交付使用前的检验、定期检验以及重大改装或事故后的检验的内容做了相应的规定。

标准是根据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的标准EN81―1《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1998年版,对GB 7588―199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等效采用EN81―1:1985)进行修订的。经本次修订后的GB 7588―2003在技术内容上与EN81―1:1998等效,条文编号与之一致。

欧洲标准EN81―1:1998与EN81―1:1985相比,内容有较大变动。增加了许多新的技术内容和计算方法。本次对GB 7588的修订除少部分内容根据我国电梯行业情况有所变更外,基本上接受了EN81―1:1998的内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