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河北定县料敌塔的构造是怎样的?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4-02 09:37   点击:105  编辑:溥会   手机版

脍炙人口的杨家将故事,曾激动过无数的中国人。这些故事只有一少部分是真实的。如杨业(又名继业,即杨令公)、杨延昭等,历史上确有其人,但其中的许多情节甚至人物都是后人的艺术虚构。但不管怎样,既不去评说其中的是非功过,也不必去探究其中的真伪虚实。这个故事还是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900多年前宋辽之间激烈而残酷的军事和政治斗争。随着时光的流逝,伴着各民族文化的大融合,除了留在历史和文学著作中的记载之外,在实物和地域上的痕迹也不多见了。在这罕见的遗迹中有一处却十分突出,这便是河北定县的开元寺料敌塔。这座中国第一高塔,就是在宋辽两国尖锐斗争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定县位于保定以南的京广线上,料敌塔就坐落在定县城南门里。开元寺院的殿宇早已尽毁,不复存在,惟有这座高塔依然屹立在这块土地上。塔为楼阁式砖塔,平面为正八角形,共11层,底部直径为24米,面积几乎可以容纳4个排球场,塔高84.2米,相当于一幢20层高的大楼,比高大的山西应县佛宫寺塔还耍高出近17米,在30里之遥便可见到它的身影,是我国现存最高的大塔。

据定县县志记载,北宋时有开元寺,此塔是该寺僧人慧能发起修建的,因此,此塔又称做开元寺塔。当时,慧能曾去天竺(今印度一带)取经,带舍利子归来,即开始筹款修塔供奉。这本是符合佛教的传统做法的。佛教徒以清静为本,与世无争,是可以不介入宋辽之争的。但料敌塔却是在北宋统治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开工兴建的,并且成了宋国和辽国军事对抗的产物。此塔从北宋成平四年(1001)宋真宗下诏建塔开始,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才宣告建成,先后持续了55年。民谣说:“砍尽嘉山木,修成定县塔。”可见工程之艰巨。因定县在宋时与辽接邻,为军事重镇,遂把此塔建为料敌塔,作为了望监视敌情之用。当人们登上塔顶,极目远眺,冀中平原的山川景物尽收眼底,数百平方里内的情况一目了然,它的料敌效果非常明显。

当时河北、山西一带,宋辽两国战线犬牙交错,战事频繁,而定县一带是重要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在如此紧张的战争环境中,这座塔竟修到这么高,而且名为料敌塔,表明了它作为军事观察哨的明确目的。为了军事的需要,设计上也与常规不同。一般塔顶开窗之数少于下部,而此塔第十层和第十一层却八面开窗,下部则仅开四窗。塔的高处出檐比较宽大,可以在出挑的平座上绕塔行走。“每上穹然绝顶处,几疑身到碧虚中”,这是前人赞颂定县料敌塔的诗句,也是对此塔雄伟高大形象的真实写照。

塔的每层边长与层高比例适度,各部配合匀称,外观挺拔秀丽。第一层塔身较高,上有塔檐平座,以上各层只有塔檐而无平座。塔檐的形式是用砖层层叠涩挑出短檐。它的断面呈现出明显的凹曲线,较江南完全用砖石仿制柱子、梁枋、斗拱的楼阁式塔另具风格。塔刹的形式是在刹座上施以巨大的忍冬花叶纹饰,刹座上置覆钵,覆钵上置铁制相轮和露盘,最上为青铜宝珠两个。塔的4个正面均辟有门,其余四面则饰以假窗,窗上用砖雕出各种几何纹的窗棂。在外各层门券上,还绘饰着彩色火焰纹图案,直到腰檐外口为止。

塔的内部结构为穿心式楼梯上达各层,每层均有回廊。廊的顶部用砖制斗拱,斗拱上施以砖制天花板,雕有各式精美的花纹。第四层到第七层的天花板改为木制,在板上施以彩画。第八层以上则无斗拱,只是以砖砌作拱顶。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此塔施工时间长,当中或许因材料的准备,以及与辽军事对抗方面的关系等原因,中途停工,以后继续施工时,某些局部设计有所改变而致。

塔上还有一些碑刻,字迹已经模糊,但立碑人多是军人。如第二层碑上署名有:镇定高阳之路都部署王超,深州团练使定州驻消行营马步军副都部署杨嗣等等。这使人仿佛看到了当年来往的军旗和远处的战火硝烟……实际上,定县以北正是当年杨家将中的杨延昭,即人们所说的杨六郎驻防的地方。杨延昭曾在这一带伏击过辽兵。杨延昭死于1014年,当时塔还没完工,他虽未能登塔观察敌情,但说不定他对此塔的修建还发表过意见呢。

料敌塔自修建以来,经历了将近干年的时间,明、清时期曾有小的修缮,但对塔的结构和主要部分均未改动过。光绪十年(1884),塔的东北外壁忽然崩塌下坠,其原因可能是这一部分塔基残坏,加上多次地震,使上部结构开裂而造成的,从此游人再也不能登临了。这一局部的崩塌,却意外地使人们了解了这座砖塔的内部结构:塔的中央好像是一根上下贯通的砖柱,砖柱的外形也是一个塔的形状,被称为塔内包塔。塔内的回廊、斗拱等构造情况也一览无余。

塔的第一层因高度较大,又分隔成两层。上层圆顶,用砖骨8条以承载逐层挑出的砖块,结构别具匠心。不久以前,在第二层的夹层内,发现了色彩如新的北宋时期的彩画和壁画。因为在塔刚建成不久,这一夹层就被封闭起来,与外面隔绝,所以才能保存得这样完好鲜明,十分可贵。塔身内部还嵌有北宋时期的碑记数十块,是珍贵的书法文物和史料,也是研究宋代彩画和装饰的宝贵资料。

料敌塔从始建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在长达千年的风雨剥蚀中,此塔经历了十几次地震,但古塔仍巍然耸立。从1986年开始,国家文物部门投巨资对其进行整体加工维修,成为全国文物修复工程最大项目之一。1986年,全国古建筑专家、力学家、设计专家云集定州,开始对定州塔全面维修。修复定州塔,共用杉木架杆110000根,巧妙搭起了高84米脚手架。整个架身即便是十级大风,也纹丝不动,搭起这座架子,就是一幢精美的建构。

料敌塔历经17年的维修,到2002年底主体工程全部完工。我国著名建筑专家罗哲文几次来定州视察建塔情况,并为之题写了”中华第一塔”。在对料敌塔进行修缮的过程中,在80余米高的塔厦里发现了一盒用金属密封的《金刚经》,专家认为这是清朝雍正元年维修古塔时放进去的,同时被发现的还有3尊铜佛和一把铜锐镜,其中一尊铜镜上有明代弘治年间的字样。

寺塔建成以后,逢节开放,形成定俗,游人甚多。登高远望,已经成为当地一种引以为豪的活动。居高临下,极目远望,北面唐河如带,南面沙河银波涟漪,华北平原一望无际。使人爽心悦目,心旷神怡。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