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蔬菜幼苗生长期应注意哪些问题?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9-09 04:48   点击:133  编辑:admin   手机版

蔬菜幼苗生长期应注意哪些问题?

苗期管理

1.出苗期 从播种到幼苗出土直立为止。播种后应立即用地膜或无纺布覆盖床面,增温保墒,为幼苗出土创造温暖湿润的良好条件。喜温蔬菜苗床温度控制在25~30℃,喜凉蔬菜20~25℃。冬季育苗可通过铺设电热温床、加盖小拱棚来提高温度。当幼芽大部分出土时,要撤掉覆盖物,并撒一层细潮土或草木灰来减少水分蒸发,防止病害发生。

2.小苗期 从出苗到分苗为止。此期的特点是幼苗的光合能力还很弱,下胚轴极易发生徒长,形成“高脚苗”。另外,此期极易发生苗期病害。所以,管理重点是创造一个光照充 足、地温适宜、气温稍低、湿度较小的环境条件。播种后80%幼苗出土就应开始通风,降低苗床气温。喜温蔬菜日温20~25℃,夜温12~15℃;喜凉蔬菜日温15~20℃,夜温10~12℃,土温控制在18℃以上。育苗温室草苫早揭晚盖,延长光照时间,小拱棚白天揭开使幼苗多见光。此期尽量不浇水,可向幼苗根部筛细潮土,减少床面水分蒸发,降低苗床湿度,同时还可以对根部进行培土,促使不定根的发生。筛土要在叶面水珠消失后进行,否则污染叶片。后期如苗床缺水,可选晴天浇1次透水再保墒,切忌小水勤浇。如发生猝倒病应及时将病苗挖去,以药土填穴。

3.分苗(移植) 分苗就是将小苗从播种床内起出,按一定距离移栽到分苗床中或营养钵(土方)中。分苗的目的是扩大幼苗的营养面积,满足光照和土壤营养条件。分苗时期以破心前后为最好,最迟不能超过2~3叶期(果菜类花芽分化期)。早分苗根系小,叶面积不大,移植时不易伤根,蒸腾小,成活快,并能促进侧根大量发生。但早分苗必须保证分苗床有较高的土温,喜温蔬菜需16~18℃,喜凉蔬菜需10~12℃,否则不如三叶期分苗。

分苗前3~4d逐渐降低播种床温度、湿度,给以充足的阳光,增强幼苗的抗逆性,以利分苗后迅速缓苗。分苗前1d播种床浇1次透水,避免起苗时伤根。对于不耐移植的蔬菜可将小苗移入营养钵或营养土方中,对于较耐移植的幼苗可移入分苗床中。分苗时注意淘汰病弱苗、无心叶苗等。如幼苗不齐,可按大小分别移植,以便于管理。分苗后苗床密闭保温,创造一个高温高湿的环境来促进缓苗。缓苗前不通风,如中午高温秧苗萎蔫,可适当遮荫。4~7d后,幼苗叶色变淡,心叶展开,根系大量发生,标志着已缓苗。

4.成苗期管理 分苗缓苗后到定植前为成苗期。此期生长量占苗期总量的95%,其生长中心仍在根茎叶,同时果菜类又有花器形成和大量的花芽分化。此期要求有较高的日温、较低的夜温、强光和适当肥水,避免幼苗徒长,促进果菜类花芽分化,防止温度过低造成叶菜类未熟抽薹。

(1)温度管理 喜温蔬菜的适温指标为日温25~30℃,夜温15~20℃;喜凉蔬菜日温20~22℃,夜温12~15℃。保持10℃左右的昼夜温差,即所谓的“大温差育苗”。要特别注意控制夜温,夜温过高呼吸消耗大,幼苗细弱徒长。可根据天气调节温度,晴天光合作用强,温度可高些;阴天为减少呼吸消耗,温度可低些。地温高低对秧苗作用大于气温。严寒冬季,只要地温适宜,即使气温偏低秧苗也能正常生长。因此,成苗期适宜地温为15~18℃。定植前7~10d,逐渐加大通风降低苗床温度,对幼苗进行低温锻炼,使之能迅速适应定植后的生长环境。

(2)水分管理 成苗期秧苗根系发达,生长量大,必须有充足的水分供应,才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水分管理应注意增大浇水量,减少浇水次数,使土壤见干见湿。浇水宜选择晴天的上午进行,冬季保证浇水后有2~3d连续晴天。否则,温度低,湿度大,幼苗易发病。

(3)光照管理 可通过倒坨把小苗调至温光条件较好的中间部位。苗子长大后将营养钵分散摆放,扩大受光面积,防止相互遮荫。每次倒坨后必然损伤部分须根,故应浇水防萎蔫,冬季弱光季节育苗可在苗床北部张挂反光幕增加光照。

(4)其它管理 定植前趁幼苗集中,追施1次速效氮肥,喷施1次广谱性杀菌剂。

5.壮苗指标 壮苗是指健壮程度较高的秧苗。从生产效果上理解,壮苗是指生产潜力较大的高质量秧苗。对秧苗群体而言,应包括无病虫害、生长整齐、株体健壮三个主要方面。一般地说,壮苗的共同特征是:茎粗短,节紧密;叶片大而厚,叶色浓绿;根毛白色, 多而粗壮;无病虫害,无损伤,大小均匀一致。具体到每一种作物,壮苗又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如茄果类要第一果穗或第一朵花出现,但不开放,其中番茄、茄子(白绿茄除外)的叶色要浓绿且带紫色,番茄植株上的茸毛较多,苗平顶而不突出。瓜类蔬菜的秧苗要直立,子叶完整肥厚而有光泽,茎叶有刺毛而且较硬。甘蓝类蔬菜的秧苗要求叶片丛生,叶面有蜡粉等。

植物三大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与我们生产生活的关系。各十项。

一 蒸腾作用

1、我们移栽花草树木的时候,不选在天气晴好的中午呢。

而是尽量傍晚或阴天移栽。

2、炎热的夏天,在树林里感到凉爽。

3、北方一到冬季,很多树木的叶子凋落。

4、移栽植物的时候往往要去掉一部分枝和叶。

5、晴朗的天气移栽幼苗要进行遮阴。

6、春季造林要在树木发芽前进行。这些都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提高植物移栽的成活率。

7、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树下面没有阳光的照射,气温较低,另外,大树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分别增加了周围大气的湿度和氧,所以“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8、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对气候影响。因为植物蒸腾水分,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空气湿度,使天空中的云量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起到减轻干旱,调节气候的作用。

10、适当降低夜间温度,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能达到增产的目的。

10、贮藏农作物时,采用降低温度,减少氧气含量的方法,可以延长果实、蔬菜的储藏时间。

二 光合作用

1、冬季蔬菜的种植离不开大棚,大棚能够利于蔬菜在冬天生长。

2、家里养金鱼的鱼缸放置一些水草。

3、种庄稼时要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4、新疆的水果比我们本地的甜。

5、农田里种植庄稼或蔬菜,农民朋友会在定苗前进行“间苗”处理;利用合理密植,增加光合作用。

6、农田中经常看到玉米和大豆进行套种;利用植物高低不一,增加光合作用。

7、塑料大棚中的蔬菜、果树及其它农作物,增加二氧化碳和实行夜间照明;增加光合作用的原料和增加光照时间。

8、养鱼缸里放适量水草,增加水中的含氧量。

9、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经常用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10、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

三 呼吸作用

1、刚买的新鲜蔬菜用保鲜膜包裹,是为了抑制呼吸,延长储存时间。

2、粮食收获后晾干储存,是因为水分多,呼吸作用旺盛,消耗的有机物就多。

3、庄稼被水淹后要及时排水,是因为水淹后,土壤缺氧,影响根的呼吸。

4、蔬菜和水果放在氧气少的地方存的时间长久。

5、春耕时地膜覆盖能提高地温。

6、夜间要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

7、向粮仓内重加二氧化碳,利于粮食的保存。

9、卧室当中不能摆放过多的植物。

10、早上到树林中锻炼不是最科学的时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