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土豆怎样种植长得快?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5-01 13:27   点击:186  编辑:闻鸿   手机版

一、土豆怎样种植长得快?

、品种选择

种植土豆要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选用抗病、丰产、食味好、品质优的早熟或中早熟马铃薯品种,外销的鲜食品种要选择薯形芽眼浅、外观好、薯皮光滑的。

2、选地整地

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保水排水良好,保肥性能好,有灌溉条件,有深松基础的偏酸性岗地。前两年没种过马铃薯的地块,谷类茬最好,其次是豆茬,菜地最好的前茬是蒜、葱、芹菜等。忌选用向日葵、甜菜、辣椒、茄子、白菜等与马铃薯有共同病害的茬口。严禁选用前茬施用过长残效除草剂的地块。前茬收货后及时整地,实行翻耙耢起垄连续作业,旋耕灭茬15cm,深松35-40cm,前翻15-20cm,深松后耢平起垄,垄高25cm,垄底宽80-90cm。

3、种薯处理

(1)困种催芽:选用适宜品种的合格脱毒种薯,播前15-20天出窖,置于温度13-15℃散射光下,平铺2-3层,每隔2-3天翻动一次,使种薯均匀见光,催壮芽。当芽长至0.5-1cm(人工点播1cm,机械播种0.5cm)左右时,即可切块。催芽时需要避免雨淋、阳光直射、霜冻等,及时淘汰病烂薯。

(2)种薯切块:切刀用70%酒精、0.5%高锰酸钾溶液或3%来苏水消毒5-10分钟,多把切刀轮换使用。在播前的3-5天切块,可以利用顶芽优势竖切,如种薯长椭圆型或过大,切块时应当从脐部开始向顶部斜切,最后再将顶部竖切,要求每一个切块都有1-2个健壮芽眼,单个薯块重35-50g为宜。

(3)拌种:按照种薯、甲基托布津、滑石粉100:0.1:1的比例拌种,放置通风处1-2天,待创伤愈合。

4、播种

每亩用种120-150公斤,当10cm土层温度连续3天稳定超过10℃时,即可播种,根据品种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进行密植,晚熟品种要适当稀植,早熟品种适当密植,平地起垄或者破原垄后合垄,垄距80-90cm,单行栽培,覆土厚度10-15cm,株距15-20cm,亩保苗数4000-5000株。

5、施肥

(1)底肥:根据地力,结合春耕施用腐熟农家肥2000-4000公斤/亩,猪粪是为好的,其次为牛粪,施肥30-50公斤,其中磷酸二铵、尿素、硫酸钾的比例是4:3:1:3,忌用氯化钾,可以根据各地土壤镁、钙元素情况,对于严重缺乏的地块,可以科学增施钙肥、镁肥。

(2)叶面肥:在块茎的膨大期和形成期,若有脱肥症状,可以在叶面喷施浓度0.3%磷酸二氢钾和0.5%尿素2-3次,间隔5-7天,可以适当的添加微量元素,切忌喷施膨大素等生长调节剂类化学品。

6、水分管理

(1)在播种之后,如果遇到了干旱的天气,应当及时进行灌水,确保出苗,盛花期和发棵期的水分要充足,结薯的初期要适当进行控水,不浇水或少浇水。结薯期,当块茎长到2-3cm时,要适土壤和天气墒情及时灌溉,结薯的后期和收获前,要避免浇水,控制水分,防止病害发生和烂薯。

(2)在幼苗期、现蕾期、开花期、结薯期,如果遇到了持续的高温干旱则可以进行次数不等的灌水,控制土壤的水分含量在60%-80%,要注意排涝,浇水的方式为喷灌、滴灌。

7、中耕管理

(1)田间管理的原则是“先蹲后促”,在显蕾前,尽量不浇水,以防止地上的部分疯长,在显蕾以后,浇水施肥,可以促进地下部分生长,以保持土壤的湿润,地皮见湿、见干为宜,在收获的前10天不用浇水,以防田间烂薯,如果发现植株有疯长趋势,可以在显蕾期(4月下旬5月初)每亩喷50-100g15%的多效唑进行控制。

(2)在苗前耢一遍,能够提高地温兼灭草的作用,幼芽顶土时进行一次深耕、浅培土,苗出齐后及时铲蹚,提高地温,发棵期进行第三遍铲蹚,高培土,利于块茎膨大和多层结薯,马铃薯是中耕作物,结薯层主要分布于10-15cm的土层中,因此需要疏松的土壤环境。中耕除草应掌握“头道深,二道浅,三道刮刮脸”的原则。

二、蔬菜大棚土壤板结如何改良使用什么肥料可以改良

蔬菜大棚土壤板结,主要是指土壤表层因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土壤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不适于农作物生长的现象。

防治方法,若土壤板结情况严重时,在温室或大棚中可隔年进行深翻土壤;对减少各种病害有明显的效果。也可以运用大型农机具进行联合整地,灭茬、深松、旋耕、起垄、施肥、镇压等作业一次完成。此外,秋季联合整地,可以提高土壤蓄存灌水的能力,起到防止径流和提墒的作用,是解决土地板结的有效方法。

三、黄荠种植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和施肥

黄芪系深根作物,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向阳高燥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壤土,平地或向阳的山坡均可种植,前茬以禾本科作物为宜。于早春利用灭茬(旋耕)深松起垄机进行土壤深松起垄或小四轮悬挂凿式深松铲深松起垄,深度达35cm以上,利于保墒,同时提高出苗率20%-30%。加深耕作层,改善耕层结构,利于根系伸长、增粗、分叉减少,既提高产量,又提高质量等级。结合整地化肥深施到耕层15cm左右做基肥,每667平方米施入有机肥3000-4000kg,三元素复合肥(N、P、K各15%)20kg,配以复合生物菌肥1kg。

种植方法

采用种子繁殖方法2.1种子处理 由于黄芪种子种皮坚硬不易透水,存在休眠状态,故必须以机械、物理或化学方法促使其发芽。

沸水催芽 将选好的种子放入沸水中搅拌1min立即加入冷水,将水温调到40℃后浸泡2-4h时,将种子膨胀的部分捞出,未膨胀的种子再以40-50℃水浸泡到膨胀时捞出,加覆盖物闷12h,待萌动时播种。

机械损伤 将种子用石碾快速碾数遍,使外种皮由棕黑色有光泽的变为灰棕色表皮粗糙时为度,以利种子吸水膨胀。亦可将种子拌入2倍的细砂揉搓,擦伤种皮时,即可带砂下种。

酸处理 对老熟硬实的种子,可用70%-80%浓硫酸溶液浸泡3-5min,取出迅速置流水中冲洗半小时后播种,此法能破坏硬实种皮,发芽率达90%以上,但要慎用。

播种 采用直播方式。春播在“清明”前,秋播在“白露”前后。在垄上开沟8-10cm,施入三元素复合肥(N、P、K各15%)10kg做种肥,复土5cm,踩底格子后采用条播方式,把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入沟内,再复土3-5cm镇压一次即可。一般每667平方米用种量2-3kg。

田间管理

间苗、定苗、补苗 当苗高5-7cm时进行第一次间苗,通过2-3次间苗后,每隔8-10cm留壮苗1株。如遇缺棵,应小苗带土补植,也可重播催芽籽补苗。

中耕除草 黄芪幼苗生长缓慢,不注意除草易造成草荒,因此,在苗高5cm左右时,要结合间苗及时进行中耕除草。第2次于苗高8-9cm,第3次于定苗后各进行中耕除草1次。第二年以后于5、6、9月各除草一次。

追肥 黄芪喜肥,在生长第1、2年,每年结合中耕除草追一次肥,每667平方米追施腐熟人畜粪水1000kg或三元素复合肥(N、P、K各15%)7-8kg。第一年冬季枯苗后每667平方米施入厩肥2000kg加三元素复合肥(N、P、K各 15%)10kg、饼肥150kg,混合拌匀后于行间开沟施入,施后培土防冻。

打顶 为了控制植株高度生长,减少养分的消耗,于7月底前进行打顶。可以增产。

病虫害防治

白粉病 高温多湿的7-8月间为盛发期,危害叶片和荚果。受害叶片两面和荚果表面均生有白色绒状霉斑,后期出现很多小黑点,严重减产。可于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1500倍液或1:1:120波尔多液喷雾2-3次,效果较好。

黄芪紫纹羽病 俗称“红根病”。因发病后根部变成红褐色,先由须根发病,而后逐渐向主根蔓延,根部自皮层向内部腐烂,最后全根烂完。防治方法:除清除病残体、轮作、雨季排水外,可结合整地每667平方米用70%敌克松1.5-2.0kg进行土壤消毒或发病初期用多菌灵、甲托、退菌特等灌根。

蚜虫 7-8月份发生,为害嫩梢,高温干旱年份尤为严重,可用40%乐果1000-1500倍或50%避蚜雾2000-3000倍喷雾防治。

豆荚螟 成虫在黄芪嫩荚或花包上产卵,孵化后幼虫蛀入荚内咬食种子。老熟幼虫钻出果荚外,入土结茧越冬。在花期用敌敌畏或敌杀死按用量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3-4次,直到种子成熟为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