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的产品发展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10-08 04:47   点击:260  编辑:admin   手机版

1958年10月,中国一拖就开始根据我国农业的实际需要,对其进行升级换代,1959年即试制成功东方红75履带拖拉机,在作业效率提高45%的同时,油耗降低3%。1966年,东方红75拖拉机完全取代东方红54拖拉机。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苏联哈尔科夫、斯大林格勒、阿尔泰(二战中建厂)三个厂都将生产的德特54型拖拉机功率加大至75马力(改称德特75),后随着生产需要,哈拖厂转产175马力履带和四轮驱动扭腰拖拉机,阿拖厂转产130马力履带拖拉机,80年代在哈萨克又新建了巴夫拉达尔拖拉机厂,与伏尔加格勒拖拉机厂(原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更名)共同生产德特75型拖拉机。随着技术进步,洛阳拖拉机厂不断采用提高转速的方法增加发动机功率,发动机转速由答带雹1 300转/分提高至1 600转/分,功率增至90马力。因再提高转速需为发动机加装离心平衡轴,故100马力以上拖拉机就装用6105型柴油机。底盘行走部分未进行大的改进,只是近年参照德特75对边减速齿轮和驱动轮作了加强更改。

七十年代初,一拖年产1.5万台东方红75型履带拖拉机,中国70%以上机耕任务是由东方红拖拉机完成的。

1964年,一拖根据我国广大农村多种作业的要求,开始了40型水旱两用清帆轮式拖拉机的研制工作,1965年试制成功,1970年正式投产。与其配套的490柴油机也同步进行设计、试制、生产。东方红-40型拖拉机转向轻便、结构合理,采用风冷发动机,适合多种工况,受到用户的极大欢迎,投产后年产量很快就超过5000台。东方红-40型40马力轮式拖拉机是一拖职工自己设计的产品,生产线是自己调试的,工装设备是自己制造的,拖拉机配套的发动机也是自己研制生产的。

东方红40拖拉机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进行了广泛的用户调查和反复的试验,在投产后也不断地根据用户反映的情况进行改进。1971年到1972年,一拖组织人员对用户反映的40拖拉机质量问题进行技术攻关,一年内就解决了67个行歼问题。

然而,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产品正在逐步成熟时,1978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后,东方红40拖拉机奉命停产。而此前8年,东方红40拖拉机已累计生产3.16万台,总产值达1.86亿元。这一非常有潜力的产品在发展中夭折,成为一拖历史上难以言说的遗憾。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