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斜拉桥的索塔和拉索的截面尺寸定多少?多采用何种等级的材料?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9-14 06:11   点击:184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斜拉桥的索塔和拉索的截面尺寸定多少?多采用何种等级的材料?

索塔的截面尺寸由结构受力和结构的断面性质决定;拉索的截面尺寸由索力确定,一般取2.5倍安全系数,具体可参考GB/T18365-2001

二、某办公楼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简支梁,安全等级为一级,截面尺寸b×h =

此梁自重线荷载标准值为0.25×0.5×25=3.125KN/m,∴恒荷载标准值11+3.125=14.125KN/m.

永久2113荷载5261控制时,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为1.35×410214.125+1.4×0.7×6×1.1=25.54

可变荷载控制时,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1653为1.2×内14.125+1.4×6×1.1=26.19

∴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值应为26.19KN/m.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的跨中弯矩容设计值为1.1×0.125×26.19×5.1²=93.67(KN·m);支座边剪力1.1×26.19×4.9/2=70.58(KN)。

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值为14.125+6=20.125(KN/m)。

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的跨中弯矩设计值为1.1×0.125×20.125×5.1²=71.97(KN·m);

支座边剪力1.1×20.125×4.9/2=54.24(KN)。

答题完毕。

三、脊髓大脑 功能区别 急急急

 脊髓和脑同属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的是,脊髓是低级中枢,脑是高级中枢,另外,医学上脑分为·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小脑六部分,通常意义上的大脑应该是指除脑桥,延髓以外的部分。中枢神经是分级别的,大脑是最高级中枢,脊髓是最低级中枢,它们就象司令部和排、连级的关系,中间还有较高级中枢、脑干等。

脊髓具有传导功能和反射功能。

【传导功能】

脊髓是感觉和运动神经冲动传导的重要通路,其结构基础即脊髓内的上、下行纤维束。除头、面部外,全身的深、浅感觉和大部分内脏感觉冲动,都经脊髓白质的上行纤维束才能传到脑。由脑发出的冲动,也要通过脊髓白质的下行纤维束才能调节躯干、四肢骨骼肌以及部分内脏的活动。如果脊髓白质损伤,将导致损伤平面以下出现运动和感觉的功能障碍。

【反射功能】

脊髓可执行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包括躯体反射和内脏反射。脊髓各种反射都是通过脊髓节内和节间的反射弧完成的。

(1)躯体反射:即引起骨骼肌运动的反射,由于感受器部位不同,又分为浅反射和深反射。

1)浅反射:是刺激皮肤、粘膜的感受器,引起骨骼肌收缩的反射,如腹壁反射。浅反射的反射弧中任何一部分受到破坏,出现反射减弱或消失。

2)深反射:是刺激肌、腱感受器,引起骨骼肌收缩的反射。因为这一刺激,使肌、腱受到突然的牵拉而引起被牵拉肌的反射性收缩,所以又称牵张反射。

肌张力反射:人体在安静状态时,骨骼肌不是完全松弛,而始终有肌纤维轻度收缩,使肌保持一定的紧张度,称肌张力。肌张力可通过脊髓反射活动来维持,也属牵张反射(深反射)。即肌的感受器(肌梭)经常由于重力牵拉受到刺激,通过脊髓节段反射弧使被牵拉肌的紧张性收缩,保持了肌张力。

深反射的反射弧任何一部分受损都可引起反射活动的减弱或消失;如前角运动细胞受损,除了相应支配的骨骼肌瘫痪外,还出现腱反射消失,肌张力减弱,肌松弛变软和肌萎缩。由于前角细胞对深反射(包括肌张力反射)的反射弧,还受到高级中枢的控制,当上运动神经元(如皮质脊髓束)受损时,受损平面以下,除了相应骨骼肌瘫痪之外,还失去此抑制作用,脊髓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强,并出现正常时看不到病理反射,如巴彬斯基征。临床上称此瘫痪为中枢性瘫痪或硬瘫。

巴彬斯基征是用钝针划足底外侧缘皮肤引起趾背屈和其他4趾呈扇形分开。在1岁半之前的正常儿童,也可出现此体征,这是因为皮质脊髓束尚未发育完全之故。

(2)内脏反射:脊髓的中间带内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如瞳孔开大中枢(T1─2),血管运动和发汗中枢(T1─L3) 以及排尿、排便中枢(S2~4)等。这些中枢执行的内脏反射活动,也是通过脊髓反射弧,并受到大脑皮质的控制。如排尿反射,当排尿反射弧任一部分被中断时,可出现尿潴留;当脊髓颈,胸段横贯性损伤后,可引起反射性排尿亢进出现尿失禁

又称端脑,脊椎动物脑的高级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左右两半球组成,在人类为脑的最大部分,是控制运动、产生感觉及实现高级脑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脊椎动物的端脑在胚胎时是神经管头端薄壁的膨起部分,以后发展成大脑两半球,主要包括大脑皮层和基底核两部分。

大脑皮层是被覆在端脑表面的灰质、主要由神经元的胞体构成。皮层的深部由神经纤维形成的髓质或白质构成。髓质中又有灰质团块即基底核,纹状体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广义的大脑指小脑幕以上的全部脑结构,即端脑、间脑和部分中脑(见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由约140亿个细胞构成,重约1400克,大脑皮层厚度约为2--3毫米,总面积约为2200平方厘米,据估计脑细胞每天要死亡约10万个(越不用脑,脑细胞死亡越多)。 一个人的脑储存信息的容量相当于1万个藏书为1000万册的图书馆,人脑中的主要成分是水,占80%。它虽只占人体体重的2%,但耗氧量达全身耗氧量的25%,血流量占心脏输出血量的15%,一天内流经大脑的血液为2000升。大脑消耗的能量若用电功率表示大约相当于25瓦。

因为有80%是水,所以它就有些像豆腐。但是它不是方的,而是圆的;也不是白的而是淡粉色的。 大脑主要包括左、右大脑半球,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人类的大脑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思维和意识的器官。

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分叶左、右大脑半球由胼胝体相连。半球内的腔隙称为侧脑室,它们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每个半球有三个面,即膨隆的背外侧面,垂直的内侧面和凹凸不平的底面。背外侧面与内侧面以上缘为界,背外侧面与底面以下缘为界。半球表面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沟和裂,沟裂之间的隆起称为脑回。

背外侧面的主要沟裂有:中央沟从上缘近中点斜向前下方;大脑外侧裂起自半球底面,转至外侧面由前下方斜向后上方。在半球的内侧面有顶枕裂从后上方斜向前下方;距状裂由后部向前连顶枕裂,向后达枕极附近。

这些沟裂将大脑半球分为五个叶:即中央沟以前、外侧裂以上的额叶;外侧裂以下的颞叶;顶枕裂后方的枕叶以及外侧裂上方、中央沟与顶枕裂之间的顶叶;以及深藏在外侧裂里的脑岛。另外,以中央沟为界,在中央沟与中央前沟之间为中央前回;中央沟与中央后沟之间为中央后回。

大脑的优势

人的大脑由140亿个脑细胞组成,每个脑细胞可生长出2万个树枝状的树突,用来计算信息。人脑“计算机”[1]远远超过世界最强大的计算机。

人脑可储存50亿本书的信息,相当于世界上藏书最多的美国国会图书馆(1000万册)的500倍。

人脑神经细胞功能间每秒可完成信息传递和交换次数达1000亿次。 处于激活状态下的人脑,每天可以记住四本书的全部内容。

人类对于大脑的研究有2500年的历史,然而对自身大脑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仅有10%(但据最新的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使用率是100%,从漫长的进化角度看,人类是不可能进化出利用率这么低的大脑。这表明了,人类总是对未知的事物持乐观的态度,这样的态度有助于人类保持研究这个事物的热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