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归有哪些特征?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8-10 11:52   点击:299  编辑:admin   手机版

(陈瑛)

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别名秦归、云归(云南)、西当归、蛾当归(甘肃)。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主产甘肃、云南,也产于陕西、四川、湖北、贵州等地。以根入药,根含藁本内酯、正丁烯基酜内酯、阿魏酸、烟酸、丁二酸、尿嘧啶、胆碱、香荆芥酚、当归芳酮、琥珀酸、棕榈酸、维生素B12、蔗糖以及14种氨基酸等。味甘辛,性温。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的功能。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崩漏、血虚头痛、肠燥便秘、跌扑损伤、痈疽疮疡等症。

一、形态特征

株高0.4—1m,主根粗短呈不整齐圆柱形。叶为2—3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对,卵形,有缺刻;叶鞘膨大。花茎直立,带紫色,有明显纵直槽纹;复伞形花序顶生,伞梗10—14枚,长短不等;每一小伞形花序有花12—36朵,小伞梗被毛;萼齿5,花瓣5,白色,双悬果椭圆形;分果有果棱5条(图14—79)。

图14—79 当归形态图

1.果枝 2.叶 3.根

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特性

种子在室温下放置一年即失去发芽率,但若在低温干燥条件下贮藏,寿命可达三年以上,种子含水量与贮藏温度对种子发芽力的影响见图7—3、4,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见图14—80,发芽适温为20℃左右,生产上在水分充足,平均气温12—14℃时,播后15—20天出苗。平均气温20—24℃时,播种后7—15天出苗。幼苗生长极缓慢,怕干旱高温和烈日照射。第一年能生长3—6片真叶,株高5—25cm,至平均气温12—14℃的9月,地上部分生长停滞,幼根迅速增长,10月上旬霜后,叶片枯黄,芽进入休眠,这时收挖栽子(一年生根作繁殖用,下同),根长10—20cm,粗0.2—1cm,鲜重0.2—5g。

图14—80温度对当归种子萌发的影响

当归于生长的第二年,能耐较高的温度,种在阳光充足的平川地产量较高。当平均气温达5—8℃时,栽子开始发芽,9—10℃时出苗,初期生长缓慢,14℃以上时,地上部和根部迅速增长,平均气温达16—17℃的8月,生长又趋缓慢,平均气温降至8—13℃左右的9月,地t部趋向衰老,营养物质迅速向根部转移,根部增长这时进入第二个高峰,10月底11月初,地上部枯萎,肉质根进入休眠(图14—81)。二年生的当归,株高30—70cm.时片6—14片,根粗2.5—5011,根鲜重约80—200g。

图14—81 二年生当归生长曲线

第三年4月,平均气温6℃时,未挖的当归返青,5月抽薹,高达2m,6—7月开花7—8月结实,种子陆续成熟,以后全株死亡。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当归原产于高寒阴湿的地带,对温度的要求较严格,主产区甘肃省岷县的气象资料如表14—78,在岷县育苗地限于海拔2400—2900m之阴坡,在云南省丽江选海拔2800—3200m的背风坡,太高掘弯棚气候冷凉,苗长不起来,太低气温太高,苗也长不好,于生长的第二年,又比幼苗喜欢较高的温度,岷县以海拔2000—2400m地区,丽江以2800—2900m地区产量和质量最好。太低气温高,产量降低,抽薹增多,主根变小,须根增多,气味也不浓,在往更低海拔地区引种时常不能忍受夏季高温而失败,海拔太高产量降低,干鲜比降低。当归留种岷县以海拔2200—2400m最好,闹察2000m处嫌热,抽出的花序易干死,种子产量低,2500m以上的高处,产量也低。

表14—78 甘肃省岷县气象资料以上资料为至1962年,9—25年平均值

**表中数字上的(′)为省略号,表示数字前面省去19,如’42代表1942。余类推。其后面数字为日期,31即1月31日。

2.水分

当归生长期对水分的要求也比较严格,播种后雨水是影响出苗率的主导因素,揭草后是否下雨是影响幼苗成活率的主导因素,揭草后雨水勤,幼苗迅速生长,故雨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栽子的收成,于生长的第二年比较耐旱,但水分充足也是丰产的主要条件,移栽后是否及时下雨,直接影响移栽的成活率;苗期干旱还使抽薹增多;生长期经常下雨,或干旱时及时灌溉,能使植株判则生长茂盛,提高产量,但雨水太多常使地温降低,对海拔2500m以上的当归产量有影响;水分过多,地上淌水的地方,生长也差,易发生根腐病。

3.光

当归在苗期喜阴,产区都选早阳或晚阳山育苗,并以草覆盖避免直射强光,午间盖草下的照度约20000—40000lx,8月上旬后,幼苗已有1—2片真叶,阳光已不如夏天强烈,这时才把盖草揭去。但如光照太弱,也使幼苗地上徒长,根产量降低,二年生植株能耐强光,在充足的光照下,植株生长壮,叶数多,根/冠大,产量高。

4.土壤营养

当归要求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土壤,育苗地都选疏松肥沃的黑土地,黄土生长不良。在大黑土,黑油沙土生长的当归,移栽成活率高,植株生长好,产量高;大黄土、黄砂土生长的当归,叶色黄绿,植株矮小,产量低。

当归对肥料非常敏感,药农反应:“栽子大小在烧灰好坏”,而当归产量决定于肥料。

三、栽培技术

(一)育苗

当归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在低海拔(1500—1800m)地区也有在秋季直播,第二年收或春季直播当年收获的,但产量和质量较低,育苗地选阴凉肥湿的生荒地,低山选阴山,高山选半阴半阳的坡,保水而不积水的坑洼地,小盆地,而不选干燥的过风梁,最好在前一年整地,使土壤充分风化,但一般因劳力缺乏,都在当年5月下旬翻地,把草皮连土铲起,晒干后堆起,挖第二次,深约16—20cm,去尽草根石块,把草堆烧成熏肥,扬开,灰愈多苗子愈壮,灰一定要扬均匀,否则,灰多处地温高,出苗早,生长旺盛,灰少处反之,苗子很不均匀,地整平后,按1m宽开沟整成苗床,随即播种,甘肃在6月上、中旬,云南在6月下旬播种,播种量,甘肃每亩4—5kg,云南7.5—10kg,撒播,取沟中土盖上,约1cm厚,割取禾本科野草盖2—3cm厚。

育苗要求幼苗生长整齐,均匀一致,才能有高的栽子产量,减少抽薹率,为此必须注意整地和播种的技术。造成苗子稀密不匀,大小悬殊的原因很多,施肥不匀,整地不平,撒种不匀,盖土盖草不匀,都能影响出苗和生长,造成出苗不齐,生长不一致,如盖土薄处,保水不好,苗出不来,盖土厚了,出苗也迟,生长也弱,盖草厚了,幼苗见阳光少,生长弱,盖草薄处,幼苗又易晒死。播种后一个月,要细心地将盖草挑虚,拔去露出表面的杂草,8月初揭去盖草,拔1—2次草即等收挖,揭草最好在阴天,揭后下雨,幼苗即长起,如揭后久旱不雨,长期在盖草下生长的娇嫩小苗,经不住烈日和干旱,容易晒死,故掌握揭草时机,对栽子产量影响很大,一般药农认为不宜在伏天揭草。岷县于10月上旬,丽江于11月中旬,收挖栽子,挖早了产量低,栽子不充实,贮藏过程中易烂,但太晚地冻得挖不成,叶子已枯黄,挖时费工,也不容易挖净。挖栽子的方法是将苗床土一块一块地挖虚,然后将苗子提拔出,抖掉土,但不要抖净,把栽子上叶子去掉,略带些土,扎成小把,稍晾干水气,放室内堆藏或屋外窖藏。堆藏要选不生火的凉屋子,用不干不湿的生黄土(不能用熟土),一层栽子一层黄土堆起,四周围30cm厚黄土。如窖藏要选阴凉,不见阳光,干燥无水的阴坡墙角,冷处贮藏的栽子,发芽晚,移栽成活率高,每50kg栽子,约需挖1m深,1.6m长,1m宽的窖,也用干黄土窖起,窖顶盖30cm土,高出地面,使雪水容易流走,堆藏的栽子较干,定植后发芽比窖藏的慢些,但抗旱力强,栽后半月无雨也能成活,故药农认为堆藏较好。栽子在贮藏过程中腐烂,常造成很大损失,其原因有重茬育苗栽子带病;收挖过早栽子不充实;挖回后晾的时间短,或雨天挖的栽子含水量大;或栽子晾的日子过久,萎蔫了也易烂;栽子中加土太少,贮藏期间受热也易烂。最易烂的时间是挖回来到窖藏初期,这时候栽子水分大,呼吸强,代谢比较活跃,易发热腐烂,冬季温度低,进入休眠,一般平安无事,到来年3月,气温上升,病菌开始活跃,栽子传病也很快。

(二)选地及整地

在生长的第二年,比苗期要求较高的温度和充足的阳光,在平川地栽培较山地产量高,如栽在山坡上,以阳坡较阴坡好,阴坡生长慢,土质影响当归种栽成活率和产品质量,黑土、红砂土移栽成活率高,黄土质地紧,移栽成活率差,黑土种当归气味比黄土长的浓,但干鲜比不如黄土长的大,前茬以小麦、烟草、油菜、麻为好,马铃薯、豆茬易生虫,青稞茬移栽成活不好,重茬生长差,病虫害多,种过当归的地,要过2—3年才能再种当归,产区最常用的倒茬方式是:青稞一小麦一当归,药农认为麦茬当归长得快,不生病,这可能是因为麦子收得早,休闲的时间比较长的缘故,当归喜肥,常用的肥料是厩肥、炕土和充分腐熟的猪粪、羊粪、人粪、绿肥、饼肥等,药农认为厩肥最好,坑土要雨水多的年份才好,施肥量愈多愈好,一般亩施5—30t,于翻地时撒施,如肥料缺乏,也可穴施,当归对整地的要求也较高,深耕结合多施肥能促使根部生长,一般在前茬收获后深翻25—30cm,10月翻第二次,晚翻可使草根冻死,第三次在栽种以前,撒上肥料,深耕30cm,耙平即栽苗,不然土晒干,栽子易干死。

(三)移栽

4月移栽,栽子芽还未伸长时,移栽成活率高。宜早栽,4月上旬栽比下旬好,如延至5月上旬栽,长地上部不长根,如此时芽已长长,栽后遇干旱要换芽,成活和生长都差,在海拔较低处(2000m),可3月下旬移栽,这时土壤湿度大,出苗好,但海拔高处不宜早栽,怕晚霜为害。

移栽时,随耕随耙平即挖穴栽苗,这样墒情好,成活率高,挖穴深16cm,每穴栽大小苗三株,大苗种在边上,帮小苗拱土,如抽薹须拔除时不致损伤小苗,覆土耙平,以免积水,也可在穴上堆成小丘,下雨时不致板结,斜坡地可不填满,以便积水,栽子要种多少取多少,取出不种完,易发芽,发芽后再栽,要另换芽,生长弱,行株距23—33cm,三角形栽植,密度要考虑土壤肥瘦,施肥多少,和估计抽薹情况,肥地不宜太密,地上部互相荫蔽,枝叶向上,长得纤弱,发新叶慢,根/冠小,产量低。瘦地不宜过稀,植株遮不严地面,土壤易干,杂草滋生,产量低。影响移栽成活率的因素,主要是栽子大小,抗旱能力,是否已发了芽等;另外是土壤湿度和栽后的雨水,冬灌能提高出苗率,栽后一、二天下雨最好,如栽后久不下雨,出苗率低,尤其是已发了芽的栽子,很易干死。

(四)田间管理

5月苗高5—7cm时锄头遍草,要求早除浅除,将苗子周围的土锄松,6月苗高13—17cm时除第二遍草,掌握除深除净,植株周围培土,除二、三遍草时结合拔抽薹植株,施饼肥,硝酸铵或尿素等作追肥。

(五)提早抽薹问题

当归生产上在第一年夏季播种育苗,来年定植,秋季收获肉质根即作药用,未收挖的当归第三年开花结实,栽培过程中于种植的第二年容易抽薹开花,据景汝勤等报道,提早抽薹当归根的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的比例发生明显的变化,从正常根的2∶1改变为1∶10,次生木质部的薄壁组织的细胞壁木质化,生活的薄壁细胞和分泌道减少,影响其次生产物的形成。故提早抽薹的当归根部柴性大,缺乏油气,不能入药(图14—82、83)。

图14—82 正常生长发育的当归根横切面简图

图14—83 早期抽薹当归的根横切面简图

提早抽薹植株严重时竟达50%,给生产带来一定损失,当归原产于高寒山区,为低温长日照发育类型,其春化过程要求0—5℃的低温,一年生的当归,不抽薹是因没有经过低温,但经过冬季贮藏的栽子,也不是所有的都能通过春化过程而抽薹开花,当归栽子通过春化过程还需本身具备足够的糖分,故大栽子容易抽薹(图14—84)含糖量高的栽子容易抽薹,而含氮量高的栽子则不易抽薹,因含氮量高能消耗一部分糖,形成结构物质,使春化所需要的糖分减少,而降低抽薹率(图14—85)。控制栽子越冬时营养物质基础,关键在育苗,另外,当归的遗传性对抽薹也有很大关系。

图14—84 当归栽子重量与抽薹的关系

图14—85 当归栽子含氮量与抽薹的关系

1.从育苗控制抽薹

通过改进育苗技术控制栽子的大小,降低栽子的含糖量,提高栽子的含氮量,达到控制抽薹的目的。在选择育苗地上,应注意选群山环抱,阳光照射时间短,阴凉湿润,土壤疏松肥沃的地块,这种条件育苗,植株生长茂密,相互郁闭,叶片向上生长,叶色浅,光合作用积累的糖分少,而从土壤吸收的氮多,抽薹率低。反之,在阳光较充足,土壤较干燥贫瘠的条件下育苗,因阳光较强,土壤干,出苗较稀,叶片平铺展开,叶色深绿,叶柄和心叶带紫色,植株营养面积大,光合作用积累的糖分高,土壤较干,从土壤吸收的氮少,抽薹率偏高。另外注意采用适度成熟的种子,即种子呈粉白色时采收。掌握适当播种期和播种量,早播稀播使栽子生长较大,充分光合作用积累的糖分增多而提高抽薹率;但为了控制抽薹而过分晚播和密植,使栽子生长过小,抽薹率虽下降,但产量也下降,因栽子大小与产量的关系也很密切(图14—86)。故应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生产上可掌握播种期和播种量使抽薹率控制在30%以下,其当归产量必然比晚播密植抽薹率在10%以下的栽子为高,其他如精细育苗,保证苗全苗匀,适当延迟收挖,不要挖断栽子,入窖以前栽子不要晾得过干,均能降低抽薹率。

图14—86 不同大小栽子的出苗、生长、抽薹与当归的产量2.降低贮藏温度

据西北大学报道,当归春化所需温度为0—5℃,如把栽子贮藏温度降低至0℃以下时,抽薹率降低。

(六)病虫害及其防治

1.根腐病

〔Fusarium avenaceum(Fr.)Sacc.〕

受害植株根尖和幼根呈水溃状,随后变黄脱落,主根呈锈黄色腐烂,严重时仅剩下纤维状物,地上部初期植株矮小,黄化,严重时死亡,本病主要以土壤和种苗带菌,土壤积水,地下害虫多,发病重。防治方法:与禾本科作物轮作;选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雨后及时排水;选用无病健壮种苗;栽前种栽用0.05%代森铵浸泡10分钟,发病初期及时挖除病株,并用石灰消毒病穴: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浇灌病区。

2.褐斑病

(Septoria sp.)

叶部病斑边缘红褐色,中心灰白色,外围有一褪绿晕圈,后期病斑中央生小黑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严重时叶片呈红褐色,干枯死亡。病菌在病株芽头和枯死的病残组织中越冬,高温多湿时发病较重。防治方法:冬季清园,集中处理病残组织,减少越冬菌源;发病初期喷1∶1∶150波尔多液,或3%井冈霉素300倍液。

其它尚有线虫、桃粉蚜(Hyalopterus amygdali Blanchard)、种蝇、蛴螬、蝼蛄、地老虎等为害。

四、采收与加工

(一)收获

10月上旬,当归叶已发黄,这时割去地上部使太阳晒到地面,促使根部成熟。10月下旬挖当归,挖后结合犁地再捡一次漏挖的当归。一般亩产100—150kg,丰产田可达350—400kg。

(二)加工

收获后及时抖净湿土,挑出腐烂根,去残留叶柄,待水分稍蒸发后,扎成O.5—1kg重的扁平把子,放在干燥通风的室内或特制的熏棚内,棚内架(木架)高1.3—1.7m,上面铺竹条,将当归把子平放与立放相间铺在上面,厚30—50cm,用豆秸、湿白杨、柳木等作燃料,用水喷湿生火燃烟,使当归上色,至表皮呈赤红色,再用煤火或柴火熏10天左右,接着翻倒,用急火熏2天,再用慢火熏干。

(三)留种

选无病虫害、生长良好的田块留种,翌年早春拔除杂草,在根旁追一次肥,抽薹后30—40天,8月中旬种子由红转粉白色时,分批采收,每亩可收种子40—100kg,采收后将果梗扎成把,放阴凉处晾干,于冬闲时晒干,脱粒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保藏,避免受热受潮。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