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什么是肾阴虚,什么是肾阳虚,两者有什么区别,等待回答,谢谢!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4-02 09:31   点击:280  编辑:曹雪   手机版

肾阴虚证在不同疾病中出现时,各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治法亦有区别。如在遗精病

中出现肾阴虚证,则见阳事易举、梦遗、早泄、头晕眼花、精神不振等症,多因悠情纵

欲,肾阴亏耗,虚火扰动精室所致,治宜滋肾阴,泻虚火,方选知柏地黄丸(《医方

考》)。若在不寐病中出现肾阴虚证,则见心烦,失眠,杂梦纷纭,五心烦热,头晕耳呜

等症,多因思虑过度,所愿不遂,阴精暗耗,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所致。徐东桌说:

“有因肾水不足,真阴不升,而心火独亢,不得眠者。”治宜滋肾壮水制火,安神定志,

方用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合黄连阿胶汤(《伤寒论》)。如在膏淋病中出现肾

阴虚证,则见小便浑如米洽、尿道涩痛、或琳出如脂、形赢乏力、腰膝酸软、舌质红苔

腻等症,多因房室劳伤,或情志所伤,由肾阴亏损,下元不固,脂液下泄所致,治宜益

肾固摄,方用草薛分清饮(《丹溪心法》)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如在虚劳病中出现肾阴虚

证,则见形体赢瘦,烦热,头晕耳鸣,耳聋,两足痪弱,神色萎顿等症,多因先天察赋

不足,后天劳作过极,或久病失于调养,使肾脏真阴不足,久虚不复,发为虚劳,治宜

滋肾填阴,方选大补阴丸(《丹溪心法》)及大补元煎(<景岳全书》)。若在尿血病中出

现肾阴虚证,可见小便短赤带血,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舌质红,脉细数等症,此由纵

情色欲,相火妄动,肾阴亏耗,阴虚则生内热,热灼血络而外溢,张景岳说:“此多以

酒色欲念,致动下焦之火而然。”治宜滋阴清火,兼以止血,方用大补阴丸(《丹溪心

法》)合小蓟饮子(《济生方》)。若在消渴病中出现肾阴虚证,称为“下消”、“肾消”,

症见小便频数量多、尿如脂膏、口干舌红、消瘦、脉沉细而数,此由房室不节,酒酐肥

甘过食,肾虚阴亏,下焦虚惫,约束无权使然。(景岳全书》:“下消者,下焦病也,小

便黄赤,为淋为浊,如膏如脂,面黑耳焦,口渐消瘦,其病在肾,故又名肾消也:”治

宜滋阴固肾,以六味地黄丸重用山药、英肉等。倘若温热病中,因热人下焦,邪热久

稽,热灼真阴,引起肾阴虚者,则病势较急,临床见身热不甚,久留不退,手足心热甚

于手足背,口干,舌质干绛,甚则紫晦而干,或神倦耳聋,脉虚大等症,治宜滋养肾阴清热,方选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辨》)。若妇科崩漏病中出现肾阴虚证,则见经行先期,

崩中漏下,淋漓不断,经色红,量多,或带下粘稠、舌质红、脉沉细数等症,治宜滋阴

凉血止血、方选清海丸(《傅青主女科》)、花蕊石散(《十药神书》)。

肾阴虚证常因人、因时不同,表现亦不完全相同。如老年肾阴虚证,以齿发早堕、

便秘、尿涩滴沥、耳聋耳鸣、眩晕等为主要表现;在男性青壮年患肾阴虚证者,以梦

遗、早泄、失眠等为主症;在女性患者则为经行先期,或崩漏,不孕等主症。从时间上

来说,肾阴虚证的阴虚火旺现象以傍晚或夜间为甚,晨起好转。

根据脏腑相关的理论,一脏有病,势必波及他脏,肾阴虚证在其病机演化过程中常

出现一些兼挟证候。如心与肾之间水火互济,肾阴必上滋于心,心火才不亢;若肾阴不

足,水不济火,心火独亢,遂出现心肾不交之证,症见心烦不寐,多梦遗精,心悸健

忘,眩晕耳鸣,口干咽燥,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舌红无苔,脉细数等。

类证鉴别

肾精不足证与肾阴虚证精属阴,肾精不足证属阴虚证的范畴,两证的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十分相似,但还是有一定的区别。肾阴的概念较之肾精为广,肾精不足证是肾

阴虚证的表现之一,但不是全部。从病因而论,肾阴虚证每因房室不节,肾阴亏耗;或

下焦湿热久蕴,耗伤肾阴;或在温热病后期,热灼津伤,肾阴受损;或情志内伤,气火

伤阴;或慢性病中,其他脏腑阴分先伤,久则累及于肾,肾阴伤而虚火亢,发为此证。

肾阴虚则生内热,故有五心烦热,失眠盗汗,口干咽燥;阴虚则阳偏亢,精关不固,故

遗精;虚火扰动.冲任,故有崩漏,不孕;肾阴不足,精气亦亏,故有腰膝酸软,脉细数

等症。肾精不足证的病因,常由先天秉赋不足,或房劳过度,阴精亏耗;或疲劳衰竭,

精气匠乏所致。从临床表现看,肾精不足证的主症是:眩晕耳鸣,脑鸣耳聋,齿摇发

落,须发早白,神疲乏力,健忘,记忆力减退,男子不育,女子不孕,尺脉沉细等。其

与肾阴虚证不同的是,一般没有五心烦热,盗汗,咽干,舌红,脉细数等阴虚火旺的症

状,以此为别。

肾阴阳两虚证与肾阴虚证所谓肾阴阳两虚证即包括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从病机

上分析,肾阴虚日久,阴损及阳,导致肾阴阳两虚,因此肾阴阳两虚证可以是肾阴虚证

的进一步发展。临床表现有畏寒手足心热,口干咽燥,但喜热饮,耳鸣盗汗,阳赓遗

滑,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或余沥不尽,舌根苔白,舌质稍红,尺脉细弱或带数象等。此

与单纯肾阴虚证所出现的阴血亏损、虚火上亢的一系列症状显然有别。

肝肾阴虚证与肾阴虚证肝藏血,肾藏精,肝与肾之间乙癸同源,精血互生,肝肾

两脏的生理关系至为密切。肝肾阴虚证的形成,常由失血过多,或久病营阴亏损,或房

劳过度,使肝肾阴分亏损;亦可因肾阴先虚,精不化血,血不养肝,使肝肾俱虚。临床

可见头晕目花,视物不清,面色憔悴,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腰膝酸软,肢麻,颧红唇

赤,手足.合热,盗汗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等症。其与单纯肾阴虚证不同的是,由于波及

脏腑有异,因而后者常无眩晕,视物不清,胁肋疼痛,肢麻拘挛等肝血不足之证,以此

可资鉴别。

肺肾阴虚证与肾阴虚证肺属金,肾属水,肺肾两脏乃金水相生关系,肺肾阴虚证

与肾阴虚证在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上颇多相似。但肺肾阴虚证的形成,或因久咳耗伤肺

阴,肺阴虚者日久金不生水,进而耗损肾阴,使肺肾皆虚;或由子肾阴不足,不能滋养

肺阴,形成肺肾阴虚证。临床表现为咳嗽痰出不爽,动则气促,间或咯血,口干咽燥,

或声音嘶哑,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而肾阴虚证

病因多由房室劳倦、久病及肾、热病后期热人下焦所致,病理变化仅局限子肾,尚未累

及于肺,故不出现咳嗽咯血、声音嘶哑等肺阴损伤的见证。

肾阳虚

肾阳虚证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之中,其临床表现各具一定特点,治法亦不尽相同,必

须加以辨析。如慢性泄泻病出现肾阳虚证,则多表现黎明之前脐周作痛,肠鸣泄泻,泻

后痛减,肢冷畏寒等“五更泄泻”的特点,此由肾阳不足,火不生土,脾运失健所致,

张景岳说:“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而阴寒极盛之时,则令人洞泄不止也。”治

宜温肾健脾,方用四神丸(《妇人良方》)。若水肿病中出现肾阳虚证,其临床表现每以

全身水肿,尤以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尿少,腰痛酸重,四肢厥冷,舌淡胖,边

有齿痕等“阴水证”为特点,此由肾阳衰弱,开阖不利,膀耽气化失常,水液稽留,以

致泛滥横滥,而成水肿,喻嘉言说:“肾气从阴则阖,阴太盛则关门常阖,水不通为

肿。”治宜温肾化气利水,方用真武汤(《伤寒论》)。若雇闭病中见肾阳虚证,常以小便

不通或滴沥不畅,排出无力,腰膝酸冷为特点,多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无阳则阴

无以化”,膀耽气化失职所致,治宜温肾益气,补肾通窍,方用济生肾气丸(<济生

方》)。若阳痪病中见肾阳虚证,以阳事不举,或举而不坚,滑精,精神萎靡,腰膝酸软

为特点,此多由恐情纵欲,肾精亏损,命门火衰,精气虚寒所致,治宜补肾壮阳,方用

赞育丹汉景岳全书》)。若虚劳病中见肾阳虚证,则可表现为恶寒肢冷,下利清稀,小

便清长而多,腰脊酸痛,遗精阳蜜等症状,缘因久病积虚成损,真阳渐衰,不能温煦脏

腑所致,治宜温补命门,兼养精血,方用右归丸(《景岳全书》)及龟鹿二仙胶(《兰台

轨范》)。若哮喘病中出现肾阳虚证,临床表现以气虚喘促,呼多吸少,动则喘甚,肢冷

面青,舌淡,脉虚浮等“‘肾不纳气”为特点,因肾为气之根,哮喘日久,肾气亏损,下

元不固,气不摄纳所致,《证治准绳》说:“真元耗损,喘生于肾气上奔。”治宜温肾纳

气,方用人参胡桃汤(《济生方》)或肾气丸(<金厦要略》)。总之,证候虽相同,但在

不同疾病中,其症状表现各有特色,临床可根据上述病证特点,加以辨析。

又,肾阳虚证较多发生于年高体弱者,因高龄元阳渐衰,常见精神萎顿,面色无

华,动则气促,腰膝酸软,肢冷畏寒,夜尿多或有余沥等症;妇人见肾阳虚证者,主要

表现为带下绵绵而清稀,经行衍期或闭经,宫寒不孕等特点。此即因人而异,治当“因

人制宜”。

肾为先天之本,中寓命门真火(真阳),故人身五脏诸阳,皆赖肾中元阳以生发,

疾病发展到肾阳虚衰阶段,常提示病情深重。在其病机演进过程中常伴见两种情况:一

是由于肾中元阳衰微,阳气不运,气化失司,开阖不利,以致水湿、痰浊、癖血等阴邪

留滞,出现面色晦黯,精神萎顿,甚则神一识昏蒙,眩晕,恶心呕吐,尿少或尿闭,全身

浮肿,舌质晦暗带青等浊阴上逆之证;二是由肾阳虚衰,复因外邪直中,或汗下太过,

或病久元阳渐竭,阳微阴盛,濒于离决,出现大汗琳漓,汗出清稀而凉,畏寒倦卧,四

肢不温,神识昏蒙,脉微欲绝等阳气欲脱之证。疾病至此,宜急挽垂绝之阳,救得一分

阳气,便有一分生机。

类证鉴别

肾气虚证与肾阳虚证气属阳,肾气虚证本属肾阳虚证的范畴,两证的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十分相似,但亦有一定的区别。肾阳的概念较肾气为广,肾阳虚证可包括肾气

虚证,肾阳虚证可以是肾气虚证的进一步发展。从病因而论,肾阳虚证或由票赋薄弱、

素体阳虚;久病不愈,累及肾阳;或房劳过度,下元亏损;或年高体衰,元阳不足所

致。阳虚则不能温煦肢体,故畏寒肢冷;腰为肾之府,肾阳虚则腰膝酸冷;肾主藏精,

元阳不足,精气不固,而见阳痪滑精,女子带下清冷,宫寒不孕;肾主水,司二便,阳

虚则开阖不利,气化无权,水湿逗留而见浮肿;尺脉属肾,故尺脉沉细或迟。肾气虚证

也可由先天不足,劳损过度,久病及肾等原因而引起。但病变尚未达到伤阳的阶段,临

床以头晕耳鸣,听力减退,腰膝酸软,夜间多尿,滑精早泄,脉细弱等表现为主症。而

肾阳虚证除了上述表现外,尚有面色吮白,畏寒肢冷,阳事不用,带下清冷,下肢浮

肿,苔白,脉迟等阳气不足见证。阳虚者见寒象,气虚者寒象不显,以此可资鉴别。

肾阴阳两虚证与肾阳虚证根据阴阳互根的理论,阴损及阳,阳损及阴。肾阴阳两

虚证与肾阳虚证在病机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可由肾阳虚证发展而成,或因肾阴

虚证演变所致。若肾阳已虚之体,迁延失治,阳损则阴无以化,或过服温肾助阳之品,

温热烁阴,或感热邪,肾阴受灼,致成肾阴阳两虚;或肾阴先虚,阳无以生,亦可发展

成肾阴阳两虚之证。临床表现有畏寒而手足心热,口干咽燥,但喜热饮,耳鸣盗汗,腰膝酸软,阳痪遗滑,小便清长或余沥不尽,舌根苔白,舌质稍红,尺脉细弱或带数象,

显然与单纯肾阳虚证的一派阳衰阴盛之象不同。

脾肾阳虚证与肾阳虚证脾属土,肾为水火之脏,土能制水,火能生土,脾肾两脏

的生理关系至为密切。脾肾阳虚证的形成,常由饮食劳倦、久泻不已等因素致脾阳受

损,久延失治,脾病及肾,造成脾肾两阳皆虚;亦可因肾阳先虚,命火不足,火不生

土,土运失健,渐至脾阳亦亏。临床可见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纳呆腹胀,

泄泻不已,完谷不化,全身水肿,腰膝沉重,苔白滑,脉濡弱等症状。而肾阳虚证则以

命门火衰,气化失司为重点,故临床除了水湿内盛的症状外,尚有腰膝酸冷,阳疾滑

精,带下清冷等下元虚冷、性机能衰退等较突出的表现,然无面色萎黄,纳呆腹胀,完

谷不化等脾运失健的症状,可助鉴别。

心肾阳虚证与肾阳虚证心主君火,肾主相火,心阳助血运,肾阳司气化,在病理

状态下,心肾之阳可以互相影响。心肾阳虚证可因房劳、久病、本元素亏等因素致肾阳

不足,气化失司,水湿泛滥,继则上凌于心,心阳被遏,造成心肾之阳皆虚;抑或由于

过汗、劳心过度、痰浊等因素损伤心阳,累及于肾,君火不旺,相火不充,遂致心肾之

阳俱虚。临床可见形寒怕动,面部虚浮,色苍白,心悸怔忡,动则喘促,自汗,小便不

利,浮肿按之凹陷不起,舌质紫暗,苔白脉虚弱或结代等症状。心肾阳虚证与肾阳虚证

虽然都有阳虚及水湿停留的见症,但前者心阳亦亏,心主血,位于胸中,心阳虚则胸阳

不展,血运不利,或兼有心悸怔忡,动则气促,舌质紫暗等症状,与单纯肾阳虚者不

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
下一篇:槽肉制作方法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