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防灾减灾救灾是?

168 2024-03-19 06:34 admin    手机版

一、防灾减灾救灾是?

我国的防灾减灾日是每年的5月12日。

防灾减灾日的由来是因为512汶川大地震。这场灾难给汶川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和痛苦,面对灾难我们需要加强自救意识,因此自2009年起,国家就将5月12日设立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防灾减灾日的图标以彩虹、伞、人为基本元素。

二、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

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的重要性

农业生产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人民生活的基石。然而,在农业生产中,灾害是无法避免的因素之一。自然灾害如洪涝、干旱、地震等,以及人为因素带来的灾害,都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为了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农民的生存发展,各级政府都会设立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这些资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详细探讨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利用这些资金来保护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防灾资金的作用

农业生产防灾资金是指由政府投入的用于预防、减轻和恢复农业生产灾害损失的资金。它的主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前预防:农业生产防灾资金的使用可以用于建立防灾减灾体系,包括修建水利设施、改善农田排水系统、加强农业气象监测等。通过提前预防,可以减少灾害对农业生产的损失。
  2. 抗灾救灾:农业生产防灾资金还可以用于抗击灾害和紧急救灾,包括对受灾农民的紧急救援、病虫害的防治、补充灾后种子和农药等物资。
  3. 恢复发展:在灾后重建阶段,农业生产防灾资金可以用于修复农田、恢复农业生产设施、支持农民恢复生产等,促进农业的快速恢复和发展。

合理利用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

合理利用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是保障农业生产稳定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合理利用这些资金的建议:

  • 科学规划:政府在使用资金时应该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结合灾害风险评估,科学规划资金的投入方向和重点。例如,对于易受干旱影响的地区,应优先投入用于水利设施建设和节水农业的资金。
  • 提高防灾意识: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通过开展防灾演练、培训农民技术等活动,提高农民对灾害的预警和防范能力。
  • 加强监管:政府应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和评估,确保资金的合理利用和到位使用。建立健全的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的监督和审核。
  • 优化保险机制:政府可以与保险机构合作,推动发展农业保险,通过保险的方式分担农业生产灾害风险。农民可以购买农业保险,一旦发生灾害,可以获得适当的赔偿。

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的相关政策

为了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农民的利益,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相关政策:

  • 农业保险:政府鼓励农民购买农业保险,提供相应的财政补贴和支持。农民购买农业保险可以获得相应的保险赔偿,减轻灾害损失。
  • 农田水利建设: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抗旱能力和防洪能力。
  • 农业气象服务:政府加强农业气象服务,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帮助农民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 紧急救灾补助:政府会在灾害发生后向受灾农民提供相应的紧急救灾补助,帮助农民度过难关。

综上所述,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对于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农民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的投入,通过合理利用这些资金,提高农业灾害的防范和抗灾能力,确保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三、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救灾

农业生产是一个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行业。然而,农业生产过程中常常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如旱灾、水灾、病虫害等。为了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农业部门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性

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救灾是指通过科学预测、防范和减轻灾害的发生,以及对灾后农业生产进行恢复和救助,从而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和损失的一系列工作。

农业生产是农民的生计,也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容忽视。由于灾害的不可控性,农业生产受灾的概率是很高的。如果没有有效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一次自然灾害就有可能导致大面积的农作物减产甚至灭失,给农民和国家经济带来极大的损失。

与此同时,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救灾也是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途径。通过采取各种防灾减灾措施,可以降低农作物受灾的概率,减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的措施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农业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加强农业生产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预警能力。通过使用现代化农业技术和设备,及时掌握农作物生长状况和潜在的灾害情况,可以提前做好防治工作,减少农作物的损失。
  • 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降低农民面对灾害时的经济风险。农业保险可以为农民提供经济赔偿,减轻他们因天灾而遭受的损失,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业生产。
  • 加强灌溉设施建设,提高农作物抗旱抗涝能力。合理规划灌溉系统,保证农作物得到足够的水分,减少干旱和水灾对农作物的影响。
  • 推广节水农业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优化作物品种选择等措施,降低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提高农作物的抗旱能力。
  • 加强农业科技人员培训,提高防灾减灾技术水平。通过培训农业技术人员,提高他们的科学灾害防治知识和应对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
  • 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灾后农业生产恢复能力。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提供修复灾害损失的资金和设备,帮助农民尽快恢复生产。

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的前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取得了许多进展。越来越多的农业科技被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灾害防治和救助手段。

未来,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的前景非常广阔。随着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频发,农业部门将继续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和恢复能力。同时,通过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将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总之,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救灾是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工作。农业部门和农民应加强合作,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为农业生产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四、世界防灾救灾日?

1989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确定为“国际减灾日”,旨在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敦促各国政府把减轻自然灾害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在设立“国际减灾日”的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设立本国的防灾减灾主题日,有针对性地推进本国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如日本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防灾日”,8月30日到9月5日定为“防灾周”;韩国政府自1994年起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防灾日”;印度洋海啸以后,泰国和马来西亚将每年的12月26日确定为“国家防灾日”;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发生7.6级地震后,巴基斯坦政府将每年10月8日定为“地震纪念日”等。

五、养老机构防灾减灾救灾知识?

第十个“5.12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高港区养老机构多措并举深入开展以“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为主题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切实增强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和在院老人的防灾减灾意识,提升灾害事故应对能

六、冬季防灾减灾救灾小常识?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加强调查、监测、预警预报、宣传培训等防治工作,变消极被动的应急避灾为积极主动的减灾防灾,使自然灾害防与治协调统一,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紧密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和施工总体要求,将防治任务纳入工程开发建设计划。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要同工程建设、村镇建设、山区资源开发及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相结合,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相统一

七、做好农业生产防灾减灾

做好农业生产防灾减灾

近年来,气候变化日益明显,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保障农业的稳定发展,我们必须始终关注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工作。

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损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气象监测与预警

气象监测和预警是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通过及时了解气象信息,农民可以提前做出应对措施,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政府和气象部门应加强气象监测网络的建设,提高预警能力,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广泛传播。

2. 推广科学技术应用

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防灾减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民可以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合理选择作物品种、调整种植结构,提高抗灾能力。同时,应大力推广遥感技术和农业监测系统,实时了解农田的状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防止灾害发生。

3. 建设农业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的重要保障。在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同时,要加大防洪、防旱、防风等设施的建设力度,确保农田能够抵御自然灾害的袭击。此外,还应加强农产品储存和运输设施的建设,提高抗灾能力和应急能力。

4. 培育抗灾品种

培育抗灾品种是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通过遗传改良和培育新品种,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旱、抗病、抗虫能力,减少自然灾害的危害。同时,农民在种植时应根据本地气候条件和灾害历史选择合适的品种,提高灾害适应能力。

5. 加强农业保险工作

农业保险是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购买农业保险,农民可以在遭受自然灾害时得到及时的救助和补偿,减少损失。政府应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民购买保险,提高整体保险覆盖率。

6. 加强农民防灾减灾意识

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工作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能力。同时,还应建立健全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的组织体系,加强农民组织和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提高农民的集体抗灾能力。

总结

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只有做好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工作,才能稳定农产品供应,保障农民的生产生活,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都要共同努力,加强合作,提高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的能力,为农业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八、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落实责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建立健全防范化解、指挥处置、协同联动、社会动员等机制,有效降低自然灾害风险,增强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科学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查全面。充分认清全镇自然灾害风险现状,分部门、分行业组织开展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全面掌握风险隐患实际情况,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

——抓重点。结合当前时节,分析研判现阶段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对当前高风险区域、行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紧盯不放,严防死守,坚决避免发生责任事故。

——降风险。以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重大风险为抓手,对排查出来的隐患,制定整改方案,综合运用各类资源和多种手段予以防范化解,使自然灾害风险不断降低。

——快处置。提前做好各类防范应对准备,一旦发生灾害,快速响应、有序处置、科学应对,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努力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二、工作任务

自然灾害防灾减灾行动自即日起至年底,持续开展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重大风险,着力化解安全隐患,有效降低灾害风险,不断提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具体任务包括:

(一)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大排查内容

1.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准备情况。预案准备情况,乡镇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总体应急预案、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和备案情况;预案演练情况。队伍准备情况,专业应急队伍和社会应急队伍力量建设情况;按规定配备救援装备和装备状态情况;救援队伍力量配置情况。物资准备情况,防汛抗旱等应急抢险物资和生活类救灾物资储备情况。应急值守情况,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预警监测、灾情信息报送等情况。

2.当前自然灾害高风险化解情况。

(1)地质灾害。截至当前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复查情况;潜在的隐患排查情况;农村村民切坡建房排查情况;其他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排查情况,包括公路、铁路、水利、等重要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情况。

(2)水旱灾害。抗旱供水情况,重点检查各地旱情,特别是因旱人畜饮水困难、水利工程蓄水保水情况,各乡镇抗旱动员部署和应急抗旱措施落实情况;中小河道行洪情况,重点检查流域面积200km²以上中小河道乱占、乱采、乱堆、乱建情况;水毁工程设施修复情况,重点检查今年汛期遭受洪涝灾害的地方,影响供水和防洪安全的水毁工程设施修复情况。

(3)雨雪冰冻灾害。桥梁、涵洞、隧道、挡墙等构建物以及边坡、陡坡、急弯等重点路段的安全检查和维护情况。

(二)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大整治内容

1.加强监测预警预报。全时段关注天气形势,强化部门会商,畅通预警发布渠道,推动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预警信息发布的效率和覆盖率。

2.推进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重大风险。落实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重大风险专项方案要求,持续开展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特别是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工程、重点时段,对排查出来的隐患建立任务清单、明确责任人,坚持立行立改,采取搬迁避让、工程治理、村民自治等方式,消除安全隐患;对暂时无法整改到位的,落实应急措施,认定责任主体、明确整改期限,下达整改通知书,突出跟踪问效,确保得到有效整治。

3.做好防范应对准备。及时修订完善预案,组织开展演练;加强救灾救援队伍建设,做好应急准备,预置重点区域抢险救援力量和物资;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应急值守工作的相关要求,严格执行“三级值班制”等规定,进一步健全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信息报送工作,按照规定时限向上级报送自然灾害信息;一旦发生自然灾害,迅速按规定启动应急响应。

4.压实压紧工作责任。健全和完善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制度,压实各级各部门职责,对失职渎职行为依规依据依法追究责任,对违反政府发布禁令的行为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乡镇各部门、行政村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充分认清深入开展自然灾害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职责分工,层层传导压力,充分激发和不断注入工作原动力。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提升政治站位,把防灾减灾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和定位,真正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

(二)加强工作协同。镇政府安监办要牵好头,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做好与各相关部门间防灾减灾工作情况沟通,做好信息汇总和共享,积极调动优势力量,合理整合资源,加强协调配合,切实提高防灾减灾工作的落实力和执行力。

(三)强化督导评估。镇安监办要定期开展督导,派出工作组深入基层巡查督导,实时掌握自然灾害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推进情况,随时研究解决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加强自然灾害防灾减灾评估机制,科学管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将自然灾害防灾减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积极动员参与。镇安监办和各行政村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社会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建立畅通社会参与渠道,完善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参与的政策措施。通过宣传、培训、演练等活动,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鼓励群众提高技能、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各类防灾减灾工作,使每个人都成为防灾减灾的主体,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防灾减灾救灾格局

九、小学防灾减灾救灾管理体系?

一、应急机构的组成 

 1、领导小组。我校防震减灾工作在市教育局及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实施。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主要职责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及防震减灾工作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地震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校防震抗震知识的普及教育,广泛开展地震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师生防震抗震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3)认真搞好各项物资保障,严格按预案要求积极筹备,落实饮食饮水、防冻防雨、教材教具、抢险设备等物资,强化管理,使之始终保持良好战备状态。  

(4)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抗震减灾工作,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迅速恢复教育教学秩序,全面保证和促进工作局面稳定。 

 二、临震应急行动  

1、接到上级地震、临震预(警)报后,领导小组立即进入临战状态,依法发布有关消息和警报,全面组织各项抗震工作。  

2、组织有关人员对所属建筑进行全面检查,封堵、关闭危险场所,停止各项大型活动。  3、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加强对大型锅炉、供电输电、机房机库等重要设备、场所的防护,保证防震减灾顺利进行。  

4、加强广大师生宣传教育,做好师生、学生家长思想稳定工作。  

5、加强各类值班值勤,保持通信畅通,及时掌握情况,全力维护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  

6、按预案落实各项物资准备。  

三、震后应急行动  

1、无论是否有预报、警报,在本区范围或邻近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后,领导小组成员立即开展工作,在上级统一组织指挥下,迅速组织学校抢险救灾。  (1)迅速发出紧急警报,组织仍滞留在各种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撤离。  

上课时间:

A、各班学生在上课(值班或值日)教师的组织下立即有序撤出教室到操场空旷地带避震;

B、所有校内其他人员立即撤到操场空旷地带。 

 就餐时间:

A、在餐厅就餐的学生在值日教师及后勤人员的组织下有序撤离到操场空旷地带;

B、所有校内其他人员立即撤到操场空旷地带。  

(2)迅速关闭、切断输电、燃气、供水系统(应急照明系统除外)和各种明火,防止震后滋生其它灾害。  

(3)迅速开展以抢救人员为主要内容的现场救护工作,及时将受伤人员转移并送至附近救护站抢救。  

(4)加强对重要设备、重要物品和历史文物的救护和保护,加强校园值班值勤和巡逻,防止各类犯罪活动。  

3、积极做好广大师生的思想宣传教育工作,消除恐慌心理,稳定人心,迅速恢复正常秩序,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4、迅速了解和掌握本校受灾情况,及时汇总上报局办公室及镇党委政府。  

四、其它要求  

1、进入防震紧急状态后,全体小组成员及工作专班人员必须保证通讯畅通。及时落实上级有关指示和命令。  

2、在抗震减灾应急行动中,要密切配合,服从指挥,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落实

十、地震防灾救灾小常识

地震防灾救灾小常识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都可能受到地震的影响。地震的破坏力极大,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掌握一些地震防灾救灾小常识非常重要。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地震防灾救灾的基本知识。

1. 预防地震

地震的发生往往是突然的,无法预测。然而,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减少地震造成的伤害。

  • 加固建筑物:在建筑物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地震的因素,采取加固措施,确保建筑物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
  • 室内安全:在家中、办公室或其他室内场所,我们应该选择安全的地方,远离可能会倒塌的物体,如玻璃、大型家具等。
  • 备灾物资:在地震发生前,准备一些应急物资,如食品、水、药品等,以备不时之需。

2. 地震发生时

地震发生时,我们可能会面临一些危险和困境。正确的应对方式可能会挽救生命。

  • 保持冷静:地震发生时,要保持冷静,尽量不要惊慌失措,以免误操作。
  • 找到安全场所: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尽快找到安全的场所,如桌子下面、墙角等,躲避可能会掉落的物体。
  • 避免使用电梯:地震发生时,应避免使用电梯,选择使用楼梯下楼,以免被困。
  • 听从指挥:在地震发生后,应听从相关救援人员的指挥,有条不紊地进行疏散。

3. 救灾工作

地震发生后,救灾工作非常重要。迅速、有效的救灾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 寻找被困人员:在地震发生后,有被困在废墟下的人员,需要我们迅速组织救援队伍,寻找并救出被困人员。
  • 提供医疗救助:地震造成的伤害往往很严重,提供及时的医疗救助至关重要。
  • 灾后重建:地震造成的破坏巨大,人们需要重新重建家园、城市。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为灾区提供重建支持。

4. 宣传教育

地震防灾救灾工作离不开宣传教育。人们需要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知道如何应对地震。

  • 学校教育:地震应急知识应该纳入学校的课程中,增强学生的地震防范意识。
  • 媒体宣传:媒体可以通过新闻报道、公益广告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地震防灾救灾知识。
  • 社区活动:组织地震演习、讲座等社区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地震防范意识。

总之,地震防灾救灾小常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必备的。通过预防地震、正确应对地震、迅速救援和宣传教育等措施,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造成的伤害,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