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1o分求救(本人没分了)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1-24 15:02   点击:118  编辑:施善   手机版

关于防治.放最后.先慢慢来。

最简单的几句是:1.选用抗病品种.2.加强肥水管理,后期少施氮肥.3.化学药物防治:苗,叶瘟在初见病斑用药,一个星期后用第二次;穗瘟在破口期和平穗期各用一次药.附药剂配分,保护性的药剂有75%三环唑.治疗性的有春雷毒素,稻瘟灵一类的.如果在药剂中加点微量元素会有很好的效果.

又称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分布在全国各稻区,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苗瘟 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瘟 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由于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病斑分为四种类型。慢性型病斑 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渐扩大为梭菜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

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这种病斑发展较慢。急性型病斑 在感病品种上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条件不适应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白点型病斑 感病的嫩叶发病后,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不产生孢子,气候条件利其扩展时,可转为急性型病斑。褐点型病斑 多在高抗品种或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只产生于叶脉间,较少产孢,该病在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也可发病。节温 常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易折断。发生早的形成枯白穗。仅在一侧发生的造成茎秆弯曲。穗颈瘟 初形成褐色小点,放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发病晚的造成秕谷。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谷粒瘟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可使稻谷变黑。有的颖壳无症状,护颖受害变褐,使种子带菌。

病原 Phyricularia grisea (Cooke) Sacc.称灰梨孢=Pyricularia oryae Cav.称稻梨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蓖。有性态为Magnaporthe grisea 9Hebert) Barrnov.属子囊菌亚门真菌。自然条件下尚未发现。分生孢子梗不分枝,3-5根丛生,从寄主表皮或气孔伸出,大小80-160×4-6(μm),具2-8个隔膜,基部稍膨大,淡褐色,向上色淡,顶端曲状,上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无色,洋梨形或棍棒形,常有1-3个隔膜,大小14-40×6-14(μm),基部有脚胞,萌发时两端细胞立生芽管,芽管顶端产生附着胞,近球形,深褐色,紧贴附于寄主,产生生侵入丝侵入寄主组织内。该菌可分做7群,128个生理小种。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适温高湿,有雨、雾、露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发病。菌丝生长温限8-37℃,最适温度26-28℃。孢子形成温限10-35℃,以25-28℃最适,相对湿度90%以上。孢子萌发需有水存在并持续6-8小时。适宜温度才能形成附着胞并产生侵入丝,穿透稻株表皮,在细胞间蔓延摄取养分。 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或早晚有云雾或结露条件,病情扩展迅速。品种抗性因地区、季节、种植年限和生理小种不同而异。籼型品种一般优于粳型品种。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抗性表现也不同,秧苗4叶期、分蘖期和抽穗期易感病,圆秆期发病轻,同一器官或组织在组织幼嫩期发病重。穗期以始穗时抗病性弱。偏施过施氮肥有利发病。放水早或长期深灌根系发育差,抗病力弱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2-3个适合当地抗病品种,如早稻有:早58、湘早籼3号、21号、22号,86-44,87-156,皖稻61,赣早籼39号、42号、41号,博优湛19号,中优早81号,中丝2号,培两优288号,华籼占,汕优77;中稻有:七袋占1号,七秀占3号,培杂山青,三培占1号,滇引陆粳1号,宁粳17号,宁糯4号,杨辐籼2号,胜优2号,杨稻2号、4号,东循101,东农419,七优7号,嘉45,秀水1067,皖稻28、32、34、36号、59号,汕优89号,特优689,汕优397,汕优多系1号,满仓515,泉农3号,金优63,汕优多系1号;晚稻有:秀水644,原粳4号,津稻308,京稻选1号,冀粳15号,花粳45号,辽粳244,沈农9017,冈优22,毕粳37,滇杂粳2号,冈优2号,滇籼13号、14号、40号,宁粳15、16号等抗稻瘟病品种。水稻旱种时可选用临稻3号、临稻5号、京31119、中国91等抗穗颈瘟品种。水稻进行旱直播时可选用郑州早粳、中花8号等抗病品种。(2)无病田留种,处理病稻草,消灭菌源。(3)按水稻需肥规律,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后期做到干湿交替,促进稻叶老熟,增强抗病力。(4)种子处理。用56℃温汤浸种5分钟。用10%401抗菌剂1000倍液或80%402抗菌剂2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天。也可用1%石灰水浸种,10-15℃浸6天,20-25℃浸1-2天,石灰水层高出稻种15cm,静置,捞出后清水冲洗3-4次。用2%福尔马林浸种20-30分钟,然后用薄膜覆盖闷种3小时。(5)药剂防治 抓住关键时期,适时用药。早抓叶瘟,狠治穗瘟。发病初期喷洒20%三环唑(克瘟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用40%稻瘟灵(富士一号)乳油1000倍液、50%多菌灵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稻瘟肽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克瘟散乳剂1000倍液、50%异稻瘟净乳剂500-800倍液、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上述药剂也可添加40mg/kg春雷霉素或加展着剂效果更好。叶温要连防2-3次,穗瘟要着重在抽穗期进行保护,特别是在孕穗期(破肚期)和齐穗期是防治适期。

防治!!!!来了。...原因说起.

病原物的寄生性

寄生性是指病原物依附于寄生植物而获得营养物质的能力。致病性是病

原物所具有对寄主的破坏和毒害的能力。由于病原物对寄生植物具有寄生性

和致病性,因而可以引起植物病害。

营寄生生活的生物称寄生物,是从其他活的有机体上吸取养分;营腐生

生活的生物称腐生物。根据病原物寄生性的强弱,可分下列几类:

专性寄生物(严格寄生、专寄生):在自然情况下,这类病原物寄生能

力很强,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和组织中获得养分,否则将不能生活,对这类

寄生物统称为专性寄生物。这类病原物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

非专性寄生物:这类寄生物既能在寄主活组织上营寄生生活,又能在死

亡的病组织上营腐生生活。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非专性寄生物的寄生能

力也有强有弱,有的主要营寄生生活,但是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腐生能力称为

兼性寄生物,如玉米黑粉病菌、水稻白叶枯病等。另有一些以腐生为主的弱

寄生物,称为兼性腐生物。它主要在死体上营腐生生活,但在适宜的条件下,

也能侵入生长衰弱或有伤口的植物。如甘薯软腐病、水稻烂秧。

在自然界中还存在着一大类微生物,它们只能利用动植物残体及其他无

生命的有机物作为营养,而不能在活体上营寄生生活,特称为专性腐生物,

如蘑菇、银耳、酵母菌等。

总之,上述微生物寄生能力的顺序是专性寄生物、兼性寄生物、兼住腐

生物、专性腐生物。实际上,在寄生物与寄生物之间,有时也很难划清界限

的。

病原物的致病性

寄生物一般都具致病的能力,但是病原物的寄生性并不等于致病性。它

们在含义上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没有相关性。通常寄生性愈强

其对植物的破坏性愈小,例如油菜霜霉病;相反有的寄生性弱的病原生物,

对植物寄生组织的破坏力往往是较大的,如甘薯软腐病。但是有些寄生强的

病原菌致病菌性也很强,如马铃薯晚疫病。

病原物对寄主的破坏作用主要是消耗寄主的养分和水分;分泌各种酶

类;消解和破坏植物组织和细胞;分泌毒素,使植物发生中毒萎蔫;分泌刺

激物质,促使植物细胞分裂或抑制细胞生长,改变植物的代谢过程等。

植物的抗病性

是植物对病原物的侵袭所作的反应,在病原物与寄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中,病原物要侵入,建立寄生关系,并在寄主内扩展和繁殖。而寄主植物对

病原物的侵入、扩展进行抵抗,表现出抗病性。因此,抗病性就是寄生植物

受到病原物的侵染,在不同程度上产生对病原物侵染的抵抗性。根据寄主植

物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可分为感病、耐病、抗病、免疫4 个类型。

感病:寄主植物遭受病原物侵染而发生病害,使生长发育、产量或品质

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引起局部或全株死亡的称感病。

耐病:寄主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虽然表现出典型症状,但对其生长、

发育、产量和质量没有明显影响的称耐病。

抗病:寄主植物对某种病原物具有抵抗能力,虽不能完全避免被侵染,

但局限在很小范围内,只表现轻微发病称抗病。

免疫:一种植物对某种病原物完全不感染或极不容易遭受侵染发病的称

免疫。

植物的抗病作用是十分复杂的,有许多原因目前还无法清楚,仅指以下

几点:

避病作用(抗接触):利用栽培措施或品种的关系及环境条件,植物的

感病期与病原物的盛发期不一致,从而避免了病原物的侵染,并不是植物本

身具有真正的抗病力。

抗侵入:有些植物具有抗病作用,由于它们的形态,组织结构,生化机

能上的特征、特性能阻止或减少病原物的侵入,如直接侵入的病原物与角质

层、蜡质层、硅质层的厚薄有关。气孔、水孔的多少、大小等直接影响病原

物的侵入率。植物的分蘖、株形、高矮也会影响病原物的侵染。

抗扩展:由于寄主细胞、组织和生理活动等特征,使侵入的病原物在生

长发育上受到限制、削弱,甚至被消灭,而不能或很少扩展引起植物病害。

例如寄主植物体内营养成分、细胞的酸碱度和渗透压的高低,以及细胞中的

特殊化学物质,如抗菌素、植物碱、酚、单宁等都与抗病性有关系。

植物在系统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生理生化、组织器官以及形态结构

上的抗病性,并作为植物的生物学特征而遗传给后代,同样,也有许多原来

抗病性很强的植物品种,经过生产使用一定时间之后,即变成为感病品种,

丧失了原来的抗病性。这表明植物抗病能力的稳定性是相对的,而变异性则

是绝对的。

植物抗病性的变异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植物本身抗病的变化,

病原物致病力的变化或新的生理小种形成,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三个方面。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过程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有一定的过程,包括从病原物与寄主感病部位相接触

开始,到植物发病所经历的全过程,简称病程。这一过程可分为接触、侵入、

潜育和发病4 个时期。

接触期:是指病原物与寄主感病部位相接触到侵入前的这一段时期。如

果没有病原物和寄主植物的接触,就不会造成病害发生。同时病原和寄主的

接触方式,接触时间长短,常可决定病害的防治措施。

侵入期:是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为止的一段时间,

称为侵入期。

侵入途径:病原物侵入寄主的途径有三个:一是直接侵入,病原物直接

穿过植物表皮的角质层;二是通过植物的气孔、水孔、皮孔、蜜腺等自然孔

口侵入;三是从伤口侵入。不同病原物侵入途径不同,如病毒只能从活细胞

的轻微新鲜伤口侵入;细菌可从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真菌从上面所讲三种

途径可侵入;线虫则用口器刺破表皮直接侵入。

侵入条件:病原物侵入寄主要有适宜的环境条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湿

度和温度。尤其温度最为重要,因为大多数真菌孢子的萌发,游动孢子和细

菌的侵入都需要有水分才能进行。所队,大多数病害往往在雨季中发生,多

雨的年份病害易流行,潮湿的环境病情严重,这与侵入所需高湿的条件是分

不开的。如稻瘟病菌的分生孢子在水滴中萌发率达86%,在饱和湿度的空气

中,萌芽率却不到1%,湿度在90%以下就不能萌发。

温度能影响细菌、线虫的活动、繁殖,也影响真菌孢子的萌发和侵入的

速度。所以也往往决定某种病害的发生时期和季节。

潜育期:是从病原物与寄主建立了寄生关系到表现明显症状为止的一段

时间。潜育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吸取营养而生长蔓延为害的时期,也是寄

主对病原物的侵染进行剧烈斗争的时期。病原物在寄主体内扩展的程度不

同,形成两种类型,有的局限在侵染点附近,称为局部位侵染;有的则从侵

染点扩展到各个部位,甚至全株,称为系统性侵染。如各种花叶型病毒病。

影响潜育期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温度,一般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温度愈高

潜育期愈短,如稻瘟病潜育期在9~11℃潜育期为13~18 天,17~18℃为8

天,24~25℃为55 天,26~28℃为4~5 天。但也有少数是由遗传因子决定

的,如麦散黑穗病的潜育期为一年,不受温度的影响。

发病期:症状出现后的时期,称为发病期。病害发展到这个时期真菌性

病害往往在病部产生菌丝、孢子、子实体等;细菌病害产生菌脓,人们才能

肉眼看到。

发病期也仍然以温湿度的影响为主,特别是高湿适温时,有利于新繁殖

体的产生,有利于病害的流行。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上述四个时期是人为划分的,

并没有严格的界限,而且不同的病害,其侵染过程不完全相同。

病害的侵染循环

病害的侵染循环,是指一种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

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它包括病原物的越冬越夏、病原物的传播、初次

侵染和再次侵染三个环节。

在作物生长季节结束后,病原物如何度过这时间,并引起下一生长季节

的侵染为害,这就是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问题。病原物必须通过一定的场所

进行越冬或越夏。这越冬或越夏的场所,也就是病害的初次侵染来源。病原

物的越冬或越夏场所主要有下列几方面。

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有许多病原物常潜伏在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的内

部。有的附在表面或混杂其间越冬。当播种后,不仅植株本身发病,而且往

往形成田间发病中心。种苗带病即是每年病害的初次侵染来源,也是病害远

距离传播的重要原因。如麦类黑穗病、油菜菌核病,马铃薯环腐病等。

田间病株:病原物可在多年生的寄主植物上越冬、越夏,成为初次侵染

来源,如茶树、果树、林木上的各种病菌。一年生的自生苗或野生寄主也常

常是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如野生菜就是油菜病毒病的越夏场所,又如

小麦锈病在自生苗上越夏。

病株残体:一般非专性寄生的病原物,都能在病株残体中越冬越夏。所

谓病株体,主要是指寄主植物的秸杆、秸枝、落叶、落花、落果以及死根等

各种形式的残余组织。白叶枯病都能在病草上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来源。

土壤:土壤是多种病原物非常重要的越冬越夏场所。其具体形式常因病

原种类不同而异,有的常以各种休眠体――闭囊壳、卵孢子、菌核、线虫的

孢囊等,散落在土壤中越冬越夏。如腐霉菌、丝核菌能独立生活在土壤中,

引起植株生病。

但土壤中越冬越夏的病原物,一般都不能长期存活,因此轮作、间作、

深耕均有助于控制病害的发生。

肥料:混有病原物的厩肥或用病株残体制的堆肥或栏肥,未经充分腐熟,

也可成为病害发生的初次侵染来源。

传病介体:昆虫是病毒传染的主要媒介。有的病毒既能在昆虫体内越冬,

还可以在昆虫体内增殖。如水稻矮缩病病毒就是在黑尾叶蝉体内越冬、繁殖

的。

各种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均具有自己的特异性和稳定性。同时,病原

物在越冬越夏期间很少活动,是其生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因此,研究掌握

病原物的初侵染来源常是制定防病措施的重要依据。

病原物经过越冬越夏,度过寄生植物休眠阶段之后,必须按照一定的方

式进行传播,才能与田间重新种植的寄主发生接触,进而引起侵染和造成病

害发生。病害发生后的再次侵染也需要传播,因此病原物传播是病害发生过

程中各个环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病原物种类不同,传播方式也不同,大致可分为自身主动传播、自然动

力传播和人为传播三类。自身主动传播的是少数,如游动孢子和细菌在水中

游动,线虫的蠕动,真菌菌丝体和菌索的扩展,孢子的放射等等。但这种传

播距离有限,也不普遍。绝大多数病原物是靠自然动力传播,又可分以下四

种:

风力传播:多数真菌能产生大量孢子,孢子小而轻,便于风力传播。

雨水传播:许多细菌性病害和部分真菌性病害,常粘聚在胶质物内,需

要借雨滴的溅散和淋洗进行传播,特别是雨后流水和灌溉水可把病原物传播

到更广的范围。

昆虫及其他动物传播:病毒类主要靠叶蝉、飞虱、蚜虫等刺吸式昆虫传

播的。此外线虫、鸟类等也可以传播。

人为传播:人类在商业活动和各种农事操作中,常常无意识地帮助了病

原物的传播。例如带病的种子和苗木,由于引种、换种,带有病原物的种子、

农副产品等都可人为远距离传播,以致病区的扩大和新病区的形成。植物检

疫的作用就是为了限制这种人为传播,防止危险性病害扩散。

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在一种作物生长季节开始后,第一次受到病原物

侵染而引起发病的称为初次侵染或初侵染。受到初侵染的病部,病原物产生

繁殖体,在同一生长季节中再传播侵染,引起再次发病称为再次侵染或再侵

染。

有些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如麦类黑穗病。

而大多数的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可以发生多次再侵染,造成病害由轻到

重,由少数中心病株扩展到点片发生和普遍流行,如稻瘟病等。

病害有无再侵染,直接与防治策略和防治效果有关。对于只有初次侵染

的植物病害设法彻底消灭初侵染来源,即能获得满意的效果。对于有再侵害

的病害,除了消灭初侵染来源外,在寄主作物生长期间,根据病害发生情况

和田间的环境条件,还要不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在适合病害发生、发展的条件下,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区范围内,

引起病害的大量发生,不仅发病率普遍而且发病程度也严重,这种现象叫做

病害的流行。经常引起流行的病害,叫做流行性病害。如稻瘟病、葡萄白腐

病等。

流行性病害的危害性,主要表现为病害发生发展速度快,遭受波及的面

积大,所造成的损失往往是毁灭性的。

流行性病害也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流行的,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

件:

大量的感病寄主:每种病原物有一定的寄主范围,没有感病的寄主植物

的存在,病害就不可能发生。因此,有大面积的感病品种,而且植株处于感

病阶段,是引起病害流行的基本条件。

有大量致病力强的病原物:大量的致病力强的病原物的存在,是病害流

行的先决条件。对于只有初侵染的病害来说,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的数量,

即初侵染来源,对病害的流行有着先决性的影响。而再次侵染严重的病害,

除初侵染来源外,再侵染重复多、潜育短期,对病害的流行常起着很大的作

用。在这基础上,大量的病原物繁殖体还需要有效传播方式配合,才能在短

期内把它们传播扩散,引起病害流行。

有适应于病害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在感病寄主和病原物都具备的条件

下,病害的流行就取决于环境条件。适宜于病原物的发展而不利于植物的生

长发育,病害就流行。

一般以上三个条件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但具体对某一种流行性病

害来讲,三个条件并不同等重要,往往其中必有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影响着

病害的发展和流行。如麦类赤霉病的流行,主导因素就是3~4 月份的气候条

件。

总之,植物病害的流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只有对各种因素进行

深入调查和详尽分析之后,才能更好地掌握流行规律,为病害的防治工作提

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水稻稻瘟病是我县水稻生产上的一种灾害性和常发性病害,其发生极具流行性、毁灭性。特别是2005年全县水稻大面积遭遇稻瘟病危害,稻瘟病已成为影响我县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根据我县植保部门对水稻稻瘟病的系统监测和大面积调查结果,目前我县水稻稻瘟病47个乡镇发病均有不同程度发病,面积已达12000余亩,比特大发生年的2005同期出现的时间早20-30天,发病的点多25个乡镇,今年的稻瘟病从出现的时间、发病面积及为害程度都是近二十年没有的。若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将给我县2006年水稻生产带来灾难性损失。水稻是我县粮食生产的大头,在全县粮食总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决不能因为工作没有做到位,没有履行好我们的职能,而逆转当前大春生产的好势头。今天把大家通知来,召开这次稻瘟病防治紧急会,目的就是让大家紧急行动起来,全力以赴抓好当前稻瘟病防治工作。下面我讲五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掌握今年稻瘟病防治的主动权

今年稻瘟病发生的时间早,蔓延快,危害重。各乡镇要认真分析今年稻瘟病发生的特点,提高我们对特殊性的认识,掌握防治工作的主动权。导致今年稻瘟病严重发生的因素很多,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品种抗性特别差。我们县种植的水稻品种达90余个,但因稻瘟病病菌致病生理小种变化,抗性下降。其次是气候特别适宜。5月以来长期阴雨、低温、寡照,降雨主要以阵性降雨和夜雨的形式出现。据市县气象部门预报6-7月降水日数偏多,日照偏少,十分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为害。第三是菌源特别充足。2005年全县穗瘟发生8万亩,大量的带菌稻草播种前没有处理,为今年稻瘟病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菌源。要打赢这场硬仗,需要认真谋划,精心准备。各乡镇通过宣传、示范和稻瘟病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 www.wm338.com查看危害性的介绍,使干部群众对今年的发病特点和防治要求有所了解,提高全社会的重视程度。要作好打大仗、打硬仗的思想准备。今年稻瘟病发生范围广、面积大、蔓延快,叶瘟面积达1.2万亩。无论是需要防治的区域,还是防治的面积都是二十年来仅有的。此外,我们还要面临雨日多,施药特别困难,防治效果难以保证等实际问题,这些都会给今年的防治工作带来困难。如果我们不提高对今年稻瘟病发生特殊性的认识,不把开展大面积防治工作的困难估计足,不作好打一场硬仗的思想准备,就不可能在这样一个特殊年份掌握住防治的主动权。

二、突出重点,搞好稻瘟病的科学防治

及时启动《XX县稻瘟病防治预案》。对稻瘟病这种流行性病害的防治,要采取对重点区域、重点品种,实行重点防治的策略。一要找准防治的重点区域。各县、乡镇要根据《XX县2006年水稻稻瘟病防治预案》和农业部门要根据稻瘟病监测情况以及感病品种种植分布,科学规划重点防治区域。二是实行科学防治。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们已经在和稻瘟病的斗争中总结出一整套稻瘟病的防治技术和措施。实践证明,稻瘟病不但能防,而且也能治。我们县调查发现农民由于没有防病知识,病急乱投医,“下大包围”,五、六种农药混在一起施用,几十元钱,不但价格贵,而且防效不一定好。县植保部门要对当地的农资市场进行调查,提出当地效果好、价格相对便宜、方便农民购买的农药品种。对发生叶瘟的区域,要采取发现一块,防治一片的策略,一但发现叶瘟后,要立即组织和发动群众,抓住目前的晴好天气,防治药剂重点选用治疗性药剂,亩用40%富士一号100毫升或30%稻瘟灵150毫升施药防治。防止本田叶瘟流行。穗颈瘟是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防治不及时,轻者减产10%-20%,重则减产50%以上。 发生过叶瘟病和后期禾苗叶色浓绿的水稻,抽穗后极易发生穗颈瘟。对这类田必须及时施药防治。对颈瘟预防,防治药剂重点选用预防性药剂,在水稻破口期(即抽穗5-10%)时和齐穗期亩用法75%丰登30克或20%三环唑100克进行普防,对稻瘟病的重点防治区的乡镇要组织穗颈瘟的统防统治。由于今年雨水多,往往日晴夜雨,施药特别困难,要注意抢晴施药,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上午露水干后或者下午三点以后。

三、加强宣传,提高稻瘟病防治的组织化水平

针对流行性病害的防治,要组织好技术培训,要面对面地对稻瘟病发生区的农民进行培训,把防治技术落到实处。尽量采取统防统治的方法,对不愿意参与统防的农户,要动员其自觉开展防治,这一点在颈瘟预防上,十分重要。特别要强调采用“在防治适期内,专业队统一防治与群众分户防治相结合”这个办法。要通过宣传,把稻瘟病的巨大危害性给农民讲清楚,把稻瘟病的防治关键时期给农民讲清楚,把为什么要开展统一防治给农民讲清楚。只要宣传到位,农民是会支持我们开展统防统治的。当然,新形势下的统防统治形式要改变,不再采取以前那种简单的统一收取统防统治费的办法,而是探索新的病虫防治组织模式。建立基层病虫防治服务组织,主要采取三种方式:一是选择有条件、有代表性的行政村直接建立病虫防治服务队;二是吸收科技示范户、植保专业户或乡镇农技站人员,通过租赁机动喷雾器的方式,组成跨区域的应急防治队伍;三是吸收科技示范户、植保专业户或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探索建立植保专业户模式。各地可以从今年稻瘟病防治入手,并以此为契机,探索建立一批“形式多样、适应需求、服务农民、手段先进、灵活高效”的病虫防治服务组织,有效解决一家一户防病治虫难的问题。加强农药市场的监管。农业、工商、质监部门要严格市场检查,坚决打击假冒农药等违法行为。针对今年稻瘟病严重发生的情况,各地要对农药经销商经营的防治稻瘟病药剂进行全面检查,对销售未经登记、假冒登记证和过期农药的违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 www.wm338.com查看法行为,要依法严惩。严厉查处质量和标签问题严重的产品,加大处罚力度。要对农资市场直至乡、镇农药经销点经营的防治稻瘟病的药剂进行仔细检查,检查的主要品种是三环唑、稻瘟灵(富士一号),对这类品种的复配制剂要将其标签上标明的有效成份比例和亩用药量是否与登记内容相符进行对照检查,对涉嫌有质量问题的,要立即按法定程序抽样送检。对质量不合格和标签问题严重的,要禁止销售并按国家和省《农药管理条例》相关条款进行处罚。大案要案要及时上报,该移交司法机关的要及时移交,杜绝只查不罚、以罚代刑的现象,以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四、立足当前,认真谋划今年的稻瘟病防治工作

现在,大家需要反思的是,今年叶瘟病发生面积为什么这么大,秧田叶瘟病为什么这么多?除了天气原因外,我们的工作是不是有些没有做到位?我们有些工作是不是还有值得改进的方面?及早反思,及早谋划,有利于我们掌握穗颈瘟防治工作的主动权。今年苗瘟、叶瘟发生早、病点多、面积广,首先是品种抗病性差造成的。乡镇农业中心要对当地目前种植的品种进行全面的调查,把丰产性好,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清单列出来,为明年提出品种推荐意见打好基础。除了品种原因,需要指出的是,稻瘟病综合防治措施中,稻草处理、药剂浸种、带药移栽等前期预防工作十分重要。如果前期预防工作做得扎实,来势不会这么猛。既然今年叶瘟病这么重,穗颈瘟就不会很轻,因此,各乡镇要认真总结今年我们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法,为今年打好穗颈瘟防治硬仗提前作好准备。

五、加强领导, 把稻瘟病的预防工作落到实处

各乡镇、农业部门要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要明确各自的责任,乡镇也要制定工作日历,把责任、任务和措施具体化。从现在一直到稻瘟病防治工作结束,按照工作日历一步一步抓落实。从目前防治工作的准备情况来看,有的乡镇工作力度比较大,有的乡镇还正在落实。正在落实的地方要借鉴力度比较大的乡镇的经验,进一步推动工作。要严格检查督促。为确保查治工作落到实处,县政府将派出督查组,深入各乡镇巡回督查。从即日起,各乡镇农业中心要落实专人,每周向县农业局报告一次病虫发生防治动态。对凡因思想麻痹、工作不力导致病害流行或连片50亩严重减产和造成重大损失的,将追究相关领导和部门的责任。

首先稻瘟病可以在任何时期在水稻任何部位发病,然后很难预测稻瘟病的发生,其次稻瘟病致病性容易发生变异,多年使用同一抗性品种很快就没有了抗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