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过去也搞过水稻种植机械化,现在的机械化技术与过去的有什么不同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2-25 00:05   点击:230  编辑:单于忠   手机版

一、过去也搞过水稻种植机械化,现在的机械化技术与过去的有什么不同

种子播在准备好的秧田上,当苗龄为20∼25天时移植到周围有堤的水深为5∼10公分(2∼4吋)的稻田内,在生长季节一直浸在水中。

耕种方式

稻米的种植技术,包括稻田和插秧,是在中国发明的。传说中是神农氏教导人们如何种稻。

目前稻的耕种除传统的人工耕种方式,亦有高度机械化的耕种方式。但仍不失下列步骤:

整地:

种稻之前,必须先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松软,这个过程分为粗耕、细耕和盖平三个期间。过去使用兽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来整地犁田,但现在多用机器整地了。

育苗:

农民先在某块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会被称为秧田,在撒下稻种后,农人多半会在土上洒一层稻壳灰;现代则多由专门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来使稻苗成长,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关键。在秧苗长高约八公分时,就可以进行插秧了。

插秧:

将秧苗仔细的插进稻田中,间格有序。传统的插秧法会使用秧绳、秧标或插秧轮,来在稻田中做记号。手工插秧时,会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帮助农人将秧苗分出,并插进土里。插秧的气候相当重要,如大雨则会将秧苗打坏。现代多有插秧机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状不是方型的稻田中,还是需要人工插秧。秧苗一般会呈南北走向。还有更为便利的抛秧。

除草除虫:

秧苗成长的时候,得时时照顾,并拔除杂草、有时也需用农药来除掉害虫(如福寿螺)。

施肥:

秧苗在抽高,长出第一节稻茎的时候称为分蘖期,这段期间往往需要施肥,让稻苗成长的健壮,并促进日后结穗米质的饱满和数量。

灌排水:

水稻比较倚赖这个程序,旱稻的话是旱田,灌排水的过程较不一样,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后,幼穗形成时,还有抽穗开花期加强水份灌溉。

收成:

当稻穗垂下,金黄饱满时,就可以开始收成,过去是农民一束一束,用镰刀割下,再扎起,利用打谷机使稻穗分离,现代则有收割机,将稻穗卷入后,直接将稻穗与稻茎分离出来,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为稻谷。

干燥、删选:

收成的稻谷需要干燥,过去多在三合院的前院晒谷,需时时翻动,让稻谷干燥。删选则是将瘪谷等杂质删掉,用电动分谷机、风车或手工抖动分谷,利用风力将饱满有重量的稻谷自动筛选出来。

二、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业机械化使农业生产发生了什么变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业机械化使农业生产发生了如下变化:

1、30年前,黑龙江北大荒是用人拉翻地犁种地,后来是用牛、马种田在后来是用小型拖拉机种田。如今,农业是享受国家政策的补贴减免农业税,用上的大型农机具,全面实行了农业机械化。

2、、农业机械化使世世代代“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把农业从以人力和畜力为主的落后、低效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共享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农业机械化可以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缩小城乡、工农差距,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与手工相比,机械施肥可节省30%~50%的化肥,提高化肥利用效率。用性能优良的植保机械喷药可节省30%~40%的农药。在干旱地区使用机械进行保护耕作,通过少耕、免耕、秸秆覆盖、直接播种等措施,可以增加土壤蓄水量16%~19%,增加土壤有机质0.03%~0.06%,提高粮食产量1订场斥渡俪盗筹醛船互3%~16%,生产成本降低18%~22%。大量先进适用的机械作业装备的推广应用,实现播种、灌溉、中耕、植保、施肥、收获等方面的精确作业,使农业生产和资源利用更加高效率、低物耗、低污染,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大规模机械化的农业生产,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将大大减少,由现在90%的农民养活10%的城市人口,变为10%的农民养活90%的人口。几千年的农业大国,更多的农民结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而改行进入其它行业,就像今天,农民工越来越多的走进城市,城乡差别越来越小。

三、______平原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量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东北平原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量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该地区的商品粮基地有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故答案为:东北.

四、东北平原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请从社会经济角度说明形成的有利条件?

东北平原是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是:东北平原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东北地区工业发达为农业提高大量的农用机械、化肥、农药。

五、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利与弊?

机械化的利;就是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弊;

1.很多农民有失业的可能.

2.减少丰收,因为机械工作没有手工干活细.

3.浪费土地.中国的土地山坡多.很多地方用不了机械.

4.能源消耗大(柴油,电力).

5.环境有少量的污染.

目前看,有些地方机械化好,有些地方不好.宏观看;利大于弊.1.社会进步.2.农民不在那么辛苦.3.减少城乡差别.

其实北方很多农村都已经开始机械化农业了~只是他们都是租用外地的机器来完成收割。利处,现在很多人外出打工,很多田地荒废,这样,有了机器代劳,一个人可以种植几百亩或者上千亩地,产量增加。弊处,因为很多都是租用过来的机器,所以很多资金流入外省,粮食价位上涨,同样会带动物价上涨。

中国当然有能力实现农业机械化,但实际情况让中国不能实行。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一点:农民问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