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碳化二钨和铸造碳化钨的区别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6-18 12:42   点击:78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碳化二钨和铸造碳化钨的区别

碳化钨是一种由钨和碳组成的化合物。为黑色六方晶体,有金属光泽,硬度与金刚石相近,为电、热的良好导体。碳化钨不溶于水、盐酸和硫酸,易溶于硝酸-氢氟酸的混合酸中。纯的碳化钨易碎,若掺入少量钛、钴等金属,就能减少脆性。用作钢材切割工具的碳化钨,常加入碳化钛、碳化钽或它们的混合物,以提高抗爆能力。碳化钨的化学性质稳定。碳化钨粉应用于硬质合金生产材料。

铸造碳化钨

粉,是一种用于供作堆焊石油钻具、建材机械、粮食机械及其他易磨损部件表面的补强用材料。

硬度:93-93.7铸造碳化钨粉显微硬度:2500-3000kg/mm2密度:16.5g/cm3熔点:2525℃.

性能:

灰色颗粒、灰色粉末状。

铸造碳化钨按需求分为:铸造碳化钨粉装产品(YZf)、高碳铸造碳化钨粉装产品(YZGf)、铸造碳化钨管装产品(YZg)。

用途

供作堆焊石油钻具、建材机械、粮食机械及其他易磨损部件表面的补强用材料。

二、水磨的构造和优势是什么?

用水力作为动力的磨,它的动力部分是一个卧式水轮,在立轴上安装上扇,流水冲动水轮带动磨转动。

随着机械制造技术的进步,后来人们发明一种构造比较复杂的水磨,一个水轮能带动几个磨同时转动,这种水磨叫作水转连机磨。

王祯《农书》上有关于水转连机磨的记载。这种水力加工机械的水轮又高又宽,是立轮,须用急流大水冲动水轮。轮轴很粗,长度要适中。在轴上相隔一定的距离,安装3个齿轮,每个齿轮和一个磨上的齿轮相衔接,中间的3个磨又和各自旁边的两个磨的木齿相接。

水轮转动通过齿轮带动中间的磨,中间的磨一转,又通过磨上的木齿带动旁边的磨。这样,一个水轮能带动9个磨同时工作。

上述这些粮食机械除用于谷物加工外,还扩展到其他物料的粉碎作业上。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史进步的标志。

三、山东成武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实现新突破,有什么影响呢?

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深松整地等惠农政策的驱动下,2017年,山东省成武县农机化事业将呈现快速推进、又快又好发展的良好格局;科学审视农机化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实现农机化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将大幅度提升,重点环节农机化生产将呈现“五项”新突破。

一是玉米机播、收获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水平将实现新突破。 三夏、三秋期间,农机部门将继续坚持把玉米机械化直播、玉米联合收获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作为全县农机化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狠抓措施落实,全力推进玉米机播、机收、秸秆还田、深松整地、等保护性耕作农机化技术,计划实施玉米机播70万亩、玉米机收70万亩,深松整地40万亩,力争小麦免耕播种面积突破65万亩,预计全县小麦保护性耕作面积将达到35万亩;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将突破98%。

二是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将实现新突破。在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县农机部门根据当地经济作物生产布局,按照突出特色、逐步推进的原则,把花生、大蒜、棉花生产机械化作为突破全县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工作重点,以购机补贴为杠杆、以农机作业服务组织为载体、以科技示范园为纽带,强力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稳步发展,2017年全县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将突破86%。

三是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进一步扩大,经济、社会效益将实现新突破。三夏、三秋期间,全县计划组建跨区机收服务队30个,合同作业面积将超过80万亩,预计派出跨区作业机械2000台以上,计划完成跨区作业总面积将达到200万亩,其中计划完成跨区小麦、玉米联合收获面积70万亩、深松整地10万亩、机耕(旋耕)30万亩、免耕播种20万亩,跨区作业总收入将达到5500万元。

四是农机合作社的综合服务水平将实现新突破。2017年,全县58个农机合作社将按照“五统一”作业服务模式,积极开展“耕、种、收”一条龙农机作业服务;计划完成“订单”玉米机播22万亩、玉米机收33万亩,占全县玉米机收面积的50%以上;小麦免耕播种面积20万亩,占全县免耕播种面积的60%,其中,计划“一条龙”作业面积为40万亩;完成跨区作业面积30万亩,计划实现三夏、三秋跨区作业收入1200万元,合作社农机经营总收入将突破2600万元;对全县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将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五是大型、新型农业机械占主导地位,综合服务功能将实现新突破。随着全县大中型机械的快速增长,大重型机械已成为农机作业服务的主体,三夏、三”期间,全县计划上阵大中型机械5000台套,预计完成作业面积将占总面积的90%以上,小型机械除了运输粮食、化肥外,正逐步被淘汰。

会影响农业的发展,还会影响农业生产的规模,也会影响农业的收成,还会影响农民的劳动力,也会影响农民的收益,不过这些影响都是非常正面积极的。

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同时又有了新的突破,还可以促进收益,调整农业结构,并且也可以加强指导,等等。

发展速度比较快,可以进行很好的推进工作,制定完善的制度,可以有新的趋势,也可以有好的格局。

四、粮油机械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怎么样?

为了回顾我国粮油机械工业的发展历史,最近我查阅了一些历史资料,并从谢健、张元培等权威人士那里了解了一些我国粮食加工机械的发展历史。通过这些活动,使我得出这样一种认识:我国粮油加工业的发展给粮油机械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粮油机械工业的进步又促进了粮油加工业的大发展,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们是一对孪生兄弟,谁也离不开谁。回顾历史还使我们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我国的粮油机械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进口到出口的过程,才造就了今天这样一个繁荣、先进的局面。

一、我国粮油机械工业的兴起

粮油机械工业是粮油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粮油机械工业包括米、面、油、饲料加工设备的制造;粮油仓储、运输设备的制造;粮油食品深加工以及包装、计量、销售设备;粮油检测化验仪器设备。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的粮油工业大多以简单而原始的作坊为主。除上海、天津、北京、广州、武汉、沈阳等几个大城市外,绝大多数地区都是用土磨、土碾和土榨加工粮油,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操作笨重,生产环境差,经济技术指标低下的状况可想而知。有一定规模,像样的加工企业屈指可数,而且这些企业的生产设备大多是从国外进口,更为严重的是,全国没有一家专门生产粮油机械设备的制造厂,这与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和农业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随着我们国民经济的恢复,尤其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的粮油加工产量增加迅猛,而为数众多的粮油加工企业设备陈旧,年久失修,无力承担这样的任务,急需进行更新改造。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当时的粮食部决定建立粮油机械厂,实行专业生产,并随即于1958夏天在青岛市首次召开了粮油机械工作会议,制定了粮食部门发展粮油机械规划,这次会议拉开了全国兴建粮油机械工业的序幕。当年十月,即在北京东郊面粉厂机修车间的基础上,建立了北京粮食机械厂;次年三月经国务院批准,又将无锡市重工业部门所属的机械制造厂和化工部门所属的橡胶滚筒厂移交给粮食部,合并成立了部属的无锡粮食机械厂,同时批准上海市粮油机械制造厂划归粮食部直属管理;1964年又在郑州钢板油库建设工程队的基础上,扩建为粮食部郑州粮食机械厂。至此,初步形成了粮食部门自己的粮油机械制造的骨干力量。

1965年,在全国各行各业开展备战备荒的背景下,有计划地对沿海大城市骨干企业实施内迁计划。粮食部门先后将北京粮机厂与生产榨油机械产品的天津市同义和机械厂合并迁往山西省长治市,将上海粮机厂迁往湖北省安陆县,将无锡粮机厂的砻谷胶辊车间迁往湖南省常德市;与此同时将地处西部地区的四川绵阳粮机厂和甘肃永登粮机厂收归粮食部扩建为直属企业。最终形成了无锡、安陆、长治、常德、郑州、绵阳、永登等七个粮食部直属粮机厂。使米、面、油加工和仓储运输机械设备达到了的配套成龙,批量生产的水平。

在粮食部建立直属粮机制造企业的影响下,为适应各地粮油工业的发展,各省、市、自治区相继兴建了一批由省市、自治区粮食厅(局)、直接管理的粮油机械制造厂;一些条件较好、粮油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县级粮食部门也建设了一批粮油机械厂;不少大中型粮油加工厂内设置机修车间,实行修造结合,致使我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就拥有了相当规模的粮油机械制造能力。

为支持和促进粮油机械工业的健康、协调发展,原粮食部粮油工业局通过计划安排,进行宏观指导。将粮油机械的产品分为部管、省管和厂管三类,以国内粮食部门为主要销售对象,按照需要逐级平衡。其中七个直属粮食机械的生产计划纳入全国计划,承担着制造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不适于分散生产的产品,根据当年的基本建设计划和设备更新的需要,实行全国统一分配;省管产品,除了为本省粮油工业发展生产提供产品外,部分产品也要纳入全国分配;一些地、县粮油机械厂制造的产品和厂管粮油机械产品,大多属于生产工艺中的附属、简易、少量的产品。主要根据当地和本省需要生产,一般不作全国统一分配。但不论哪种产品的年度生产计划,都要纳入全国计划,按照“以需定产、择优安排、定点生产、联合成套”的原则进行综合平衡,并组织原材料物资供应。与此同时,在安排年度生产计划时,每年都要组织粮机产品的产需双方签订供销合同,以防止盲目生产,保证各地粮油工业的发展需要。

经过二十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国的粮油机械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据统计资料表明,到1985年,全国独立核算的粮油机械制造厂达233家,粮油机械工业总产值3.8139亿元;固定资产总值3.4323亿元;粮油机械产品产量合计为9.8万吨,砻谷胶辊27.59万只。我国粮油机械工业的兴起,为新建、扩建和改造粮油工业企业提供了装备,初步满足了粮油工业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土磨、土碾和土榨式粮油加工作坊被彻底淘汰,也结束了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了粮油加工工业的机械化和生产工艺的连续化。在全国范围内,粮油工业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过去若干年来给人们印象中的粮食加工工人所谓“绳捆孛绑”“进去十八,出来八十”的尴尬局面,以及在云贵高原流传的“冷吊酒,热榨油,女儿莫进打油楼”的谚语,都成了历史的笑谈。全国成品粮油的加工从数量上到质量上都满足了当时的市场供应,保证了军需民食,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到1985年,全国成品粮食产量达到5000多万吨,其中大米2265多万吨、面粉2525多万吨、杂粮225多万吨以及植物油250多万吨。粮油工业总产值达243多亿元,在中国食品工业中居首位。

粮油机械工业的发展,也创造了粮油工业出口援外的辉煌。以小型砻谷机,碾米机和200型榨油机为代表的产品,每年出口达数千台之多,合计创汇2600多万美元。其中“东方红”牌粮机和“双狮”牌砻谷胶辊成为东南亚市场上的畅销产品。承担我国政府对第三世界经济援助的粮油加工厂项目达30多个,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如:援助缅甸和阿尔及利亚的碾米厂、援助赞比亚的玉米面厂、援助几内亚的花生油厂、援助罗马尼亚的葵花油厂以及援助马里的碾米附属稻壳发电厂项目等等,这一系列的成绩,都体现了粮油机械工业几代员工辛勤劳动的成果,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