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茶叶精加工中筛路一般分为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10-09 11:19   点击:296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茶叶精加工中筛路一般分为

本身路、圆身路和轻身路。筛路分为本身路、长身路、圆身路、轻身路与梗筋路等,茶叶精加工中筛路分为本身路、圆身路和轻身路。精制茶是将毛茶进行进一步的精制加工后形成的产品。精制加工工序有筛分、轧切、风选、干燥、匀堆、拼配等。

二、茉莉茶叶粉末和碎茶含量的检验有哪些方法?

茉莉茶叶粉末和碎茶含量检验的方法:方法一:适合条、圆形茶(如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红碎茶中的叶茶、眉茶、雨茶和花茶、珠茶、贡熙等)

将平均样品用分样器或四分法缩分,称取试样100克,准确至0.1克,倒入孔径1.25毫米,碎茶筛和孔径630微米,粉末筛的检验套筛内,盖上筛盖,开启电源,筛动100转/分,将粉末筛的筛下物移入铝皿中,称重,准确至0.01克,即为粉末质量。移去碎茶筛筛上物,再将粉末筛筛面上的碎茶重新倒入下接筛底的碎茶筛内。盖上筛盖,放在电动筛分机上,筛动50转份,将筛下物移入铝皿中,称重(准确到0.01克),即为碎茶质量。

方法二:适合粗形茶(如乌龙茶、白茶、普洱散茶等)

取样方法及数量同方法一。将称取的试样倒入孔径1.60毫米碎茶筛和孔径450微米粉末筛组成的检验套筛内,以同于方法一的操作方法筛动100转份,扫集粉末端的筛下物称重,准确至0.01克,即为粉末质量。再将粉末端面上的碎茶称重,准确至0.01克,即为碎茶质量。

方法三:适合碎、片、末形茶

取样方法及数量同方法一。将称取的试样倒入规定粉末筛的检验筛内,筛动100转/分,取筛下物称重,准确至0.01克,即为粉末质量。

三、安溪铁观音茶叶精妙的摇青技术是

一、采摘阶段

1、开面:茶青停止伸长,出现驻芽,第一叶展开,俗称开面。中开面4-5分成熟指第一叶成熟叶的一半左右。

2、一把抓:不分品种、大小、老嫩、长短,一次采光,而且手法不对,梗叶受损伤。

3、茶青:从茶树采摘下来到炒青这一段时间的完整芽叶,都称为茶青。

4、露水青、早青、午青、晚青:以不同的采摘时间区分,早晨采摘带露水的茶青和露水青,上午采的为早青,中午到傍晚采的为午青,傍晚以后采回的是晚青。

5、湿青:露富水分的茶青。

6、路青:从采青至验收、运输过程中,滞留时间久,茶青挤压、郁闷、发热而萎软的茶青。

7、伤手、伤卡、伤青:茶青在采摘、装卡、保管过程中,断裂、折叠、挤压而产生梗叶受伤。该类茶青鲜灵性降低,受伤处提早发生不正常红变,影响“行水”。

8、流汗:茶青堆积发热,水分散发增快,水汽积累在叶层间,在叶面上出现湿润状,茶青质量降低。

二、做青阶段

1、开青:晒青中使用的一种手工操作方法,用双手握着篱缘,在有节奏的旋转摇动中,使茶青在篱面逐渐移动,均匀薄摊篱面,晒青程序均匀一致。第一次摇青也称为开青,含有开始摇青的意思,与上述开青意思不同。

2、伤日青、死青:因烈日暴晒中,在热埕晒青,茶青翻动不及时或手法不对,带水湿晒青,茶青灼伤、蒸伤,都会产生红蒂、红脉、红叶现象,称为伤日青,伤青,整叶红变的称为死青或红条。

3、消、皱:闽南方言,含有水分不饱满的意思。即叶面失去光泽,梗皮稍皱状,以形容水分散失程度。“消”程序重些,“皱”和谐轻些。

4、走水、行水:指茶青中水分由梗--叶蒂--叶脉--叶肉的扩散,输导运动和细胞质间水分的渗透运动。只有在茶青保持完整性和鲜灵性的情况下,茶青才能产生“行水”运动。第三次、第四次摇青后的凉青中,由于“行水”,叶子向后背略翘,成浅弧状,称汤匙状,是“行水”充分的体现。

5、拨水:在没有摇青或摇青不足的情况下,茶青细胞进行快速的呼吸作用,伴随着水分大量散失和呼吸基质的快速消耗,造成茶青的缺水,以及内含物少,叶面呈现暗绿色,也导致成茶条过轻飘、香气低闷、滋味淡薄、品质低。拨水常因第三、四次摇青不足或不及时而产生。

6、软青、倦青:意思和行水相似,但程度较轻,茶青呈萎软状。从采青开始至炒青前均可产生,影响做青,品质降低。

7、“发酵”:其字义是指微生物的作用,而制茶中的质量变化,是酶促氧化作用,二者意义各不相同。但由于习惯,暂为使用。即指的是茶青的红变和品质形

成过程。

8、摇活:摇青达到一定程度后,叶面呈现硬挺状态,青味发挥,转入“行水”状态。

9、青力:指茶青的鲜灵度。梗叶完整,叶蒂和叶脉青鲜,叶面有绿色光泽,红变处鲜艳,“发酵”正常则各青力充足。

10、拉筛、甩筛、伤筛:指茶青在摇青中由于不正常操作方法而损伤,产生红蒂、红脉和不正常红叶。茶表在茶筛底来回摩擦称拉筛,在茶筛中不规则甩动称甩筛。茶青在摇青筒中摔动散落而受伤和伤筛。

11、接筛:每一次摇青的间隔时间较短,前一次凉青达到适度后立即开始后一次摇青。

12、大水印⑶嗫樱樱子铮柑豕崞⒅屑涫枭⒉唤羰怠:慷嗟挠昵啵谄蛞跏榭鱿拢稚⑹赴粑猿な奔涞叵哪诤镌斐伤辔锷伲摇胺⒔汀辈坏阃贰3刹杼跛髑印⑶嗦躺嗖萜逗退莆叮涛兜兜茁躺蝗矸

13、消水印⑶印⒑樱阂∏嗖蛔恪⒉枨嘞啵斓悴幻鳎刹杼跚哟新躺⒆涛渡缘某魄樱灰∏嗪蠖斡捎谄蜃⒋蠓绱岛筒挥檬币∏嗟纫蛩兀率埂狈⒔汀疤嵩绾凸龋置挥屑笆背粗疲稚⑹Ч啵不岵酉窒螅坪印

14、焦尾、红芽:摇青时间太长,茶青已红变的嫩叶叶尖干焦卷曲称焦尾。老嫩混杂的茶青,嫩叶的细梗易于折伤,不能”行水“,上段芽叶呈褐红色的红变称

红芽。

15、叶消梗未消:是水分散发不正常的表现。伤蒂伤脉的茶青,水分不能从梗扩散到叶肉,叶散水多,红变快,但梗中水分仍充足,影响了香气和滋味。在气候突然转为高温干燥时,叶面水分散失快,梗中水分输送慢,也会产生叶消梗未消。半夜茶青受干燥的风突然袭吹,叶面泛红,呈青香”嚓嚓“声,俗称”寒死“,也属于此类型。

16、梗消叶未消:大多发生在最后一次摇青。经摇青后,梗叶水分已输到叶片,但由于气温低、相对湿度大,叶片水分散失慢,仍带绿光,水分充足。应采用薄摊促散水或加温降湿促散水等措施。此类茶青,炒制后影响香气和滋味。

三、炒青阶段

1、浸湿状泛红:炒青时,锅温低、不均匀,或投叶量大多,叶在锅中受热升温慢,滞留时间长,致命部分茶青继续迅速地在锅中发酵,产生泛红,不仅扩大叶缘红度,而且叶中还呈现多种不规则的水浸湿状的褐红斑。

2、焦粉浊:茶青焦灼,尤其是叶尖叶缘最为焦灼,成为细粉,揉捻时卷入茶条中。冲泡时,茶汤有混浊的焦粉。

四、揉、焙阶段

1、”水索“:俗语,即指导揉捻后的茶坯,初烘称为烘水索。没有及时烘焙和积索、胶索。积索或胶索茶坯转暗褐色,成茶汤色泛红。

2、干揉:烘焙失水太多,包揉时茶坯在茶巾中摩擦增大,断碎条和粉末增多,色泽浑白色。

3、困巾:茶坯在包揉巾、袋中滞留时间长,不通气散热,梗叶泛红,有轻微的发馊现象,影响茶叶品质。

4、皱节:茶坯包揉时的搓压动作,使叶、梗形成螺状皱纹或结节。

5、蜻蜓头:茶坯在包揉时,叶片卷成紧结的圆条状,叶蒂由于肥厚而不卷曲,因而在叶柄软部产生弯曲,欲称”蜻蜓头“。一般是铁观音等叶张肥厚品种和手工精细包揉才能形成。

6、明火、暗火:木炭燃烧可看到的火苗称明火,反之火温适宜称暗火。

7、红面:干燥工序中,火温高或火候过度,茶叶色泽泛红,带火味。

8、靠火条:烘焙中,火温高或翻拌不及时、不均匀,部分苛条焦灼,成为焦条或焦红条,冲泡时叶片不展开,都称为靠火条。

从茶青采摘到第二天上午10-12时炒青,称为:打青炒或饱青炒

第二天下午约5时炒青,称为:回青炒

第二天晚上约10时炒,称为:拨青炒

第二天后半夜至第三天上午炒,称为:拖青炒

天时地利人和!都很重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