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食堂对于消毒间的消毒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282 2023-01-10 04:28 池谦    手机版

一、食堂对于消毒间的消毒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一、餐具洗消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

1、洗消间采用药物消毒应设3个洗刷消毒池,专池专用,设有密闭专用的餐具保洁柜。

2、餐饮具消毒坚持四道工序:去残渣、洗涤剂洗、净水冲、消毒。烟缸不得与餐具混刷、混放。

3、使用氯制剂的消毒液时,必须准确配制,消毒液应密封保存。设有存放消毒液、配制工具、洗涤剂的储存处。

4、采用药物消毒时,将洗净的餐具完全浸泡在250ppm的消毒液内保持5分钟后,用净水冲净,放入保洁柜防止二次污染。

5、消毒液要根据消毒餐具的量定时更换,保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使之达到消毒的目的。

6、使用消毒柜消毒时,消毒柜内温度达到120℃保持20分钟。利用消毒柜储存餐具时,餐具消毒柜一次所消毒的餐具量应能够满足一餐所用的餐具量。消毒柜应保持正常运转。

7、餐饮具消毒须达到光、洁、涩、干。采用药物消毒时须达到清洁干净、无污迹、无异味。

8、餐具消毒间的水池必须专用。每天餐后必须清扫,保持地面、台面、水池干净整洁。

9、垃圾要密闭存放,及时清理,垃圾容器要清洁干净。

二、相关技术标准,可参照《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 GB 14934-94,主要有:

1、餐具上的大肠菌群少于3个/100平方厘米,不得检出致病菌。

2、餐具上残留的游离性余氯低于0.3mg/L。

3、餐具上残留的烷基碘酸钠低于0.1mg/100平方厘米。

二、生猪定点屠宰场质量安全制度

生猪定点屠宰场质量安全制度包括以下几方面:

肉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一、认真做好宰前检疫检验工作,对入厂畜禽严格执行索票索证制度。

二、严格按照屠宰操作规程和屠宰产品品质检验规程的规定进行生产和检验,对屠宰加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三、按照《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屠宰加工过程进行肉品安全控制。

四、严格执行畜禽销售台帐管理制度,对畜禽肉品销售过程进行控制。

五、加强内部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建立从畜禽进厂、屠宰加工到销售全过程的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可追溯的资料台帐记录体系。

六、承担屠宰企业信息化管理和肉品可追溯体系所需相关信息的报送责任

肉品出厂检验制度

一、宰后检验由畜禽屠宰厂肉品品质检验人员负责。肉品品质检验记录登记当日宰杀头数、检验部位、检验合格头数。

二、对检疫检验不合格的肉品,肉品品质检验人员要监督屠宰场或货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出场上市。

三、出厂的肉品必须做到证章齐全,方可出厂。

不合格肉品召回制度

一、严格按照《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及相关规定,对检验中发现不合格肉品,坚决制止出场上市并监督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检验合格的肉品加盖肉品品质检验合格印章,出具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

三、实行不合格肉品召回制度,召回的肉品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对不合格肉品的受害者,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五、对召回的肉品进行化验,分析原因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病害肉无害化处理制度

一、屠宰厂内要配置焚烧间和符合技术要求的焚烧炉。

二、屠宰厂附近要有当地政府文件明确指定的掩埋地点或者与当地村民(土地所有人)签订掩埋地块的使用协议。

三、屠宰厂内实施集中焚烧、掩埋的,屠宰厂要配备专用车辆、包装容器及相关的消毒设施,并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四、屠宰厂要确定无害化处理工作的责任人、操作人、监督人,在制度上明确整套工作的处理程序和要求,建立专门的无害化处理工作台帐,并且在台帐上反映处理的日期、数量、品种及工作人员的姓名,相关责任人都必须按要求在无害化处理单上签字。

三、屠宰检疫四到位是指什么

一是思想认识坚决到位。印发了《致全区畜禽定点屠宰企业的倡议书》,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增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决采取有效措施,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二是主体责任压实到位。督导屠宰企业压实压紧疫情防控工作主体责任,不购进、不屠宰、不销售来源不明或非法捕获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保持正常生产秩序,做到不脱销、不断档、不囤积居奇、不哄抬物价,有效保障了市场稳定供应。

三是管控措施迅速到位。全区各屠宰企业坚持对屠宰车间、器械器具、待宰圈和畜禽运输车辆等进行全面消毒,加强从业人员体温检测和健康防护,对进场人员做好登记。利用畜禽屠宰信息化平台对全区40家屠宰企业不定时进行远程视频检查,督导屠宰企业认真落实入厂查验、待宰静养、同步检疫检验和无害化处理等质量控制措施。

四是宣传引导跟进到位。指导各屠宰企业教育引导员工和代宰户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密切关注有关政策和疫情动态,确保防控形势人人皆知,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四、养鸡场防疫制度与工作管理制度

养鸡场防疫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太湖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特指定本制度并严格执行。

一、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动物防疫法及有关畜禽防疫卫生条例。

二、阻断病源的传入和传播。

1、鸡场出入口,设消毒池,池内保持有效消毒液(使用:2%烧碱)。保证进出人员及车辆消毒工作。

2、外来人员未经负责人或兽医部门同意不得进入生产区。

3、任何其它禽及其禽产品不得带入生产区。

4、饲养员每天要保持环境清洁卫生,不得在不同鸡群间串门。

5、生产区一周消毒一次,工作区和周围环境两周彻底消毒一次。

6、任何外来人员在得到批准后方可进入生产区,进入前必须更衣、消毒,紫外线下照射10分钟,穿全封闭一次行工作服在技术员的陪同下进入。

7、场内兽医人员不得对外诊疗鸡只及其他动物的疾病。

8、生产人员不得随意离开生产区,在生产区穿工作服和胶靴,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

三、严格淘汰

1、饲养员每天观察鸡群,每天早晨放牧后到鸡舍角落及其它偏僻处查看 有无离群独居、精神不好的鸡,发现后立即淘汰。

2、经技术员同意后饲养员方可对淘汰鸡进行无害处理,即离饲养基地3公里以外定点深埋。

四、传染病应激措施

1、当鸡群发生疑似传染病时,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同时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并尽快加以确诊。

2、当场内或附近出现烈性传染病或疑似烈性传染病病例时,立即采取隔离封锁,并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

3、如场内发生传染病后,如实填报疾病报表,该次传染终结后,提出专题总结报告留档并报上级主管部门。

4、决不调出或出售传染病患鸡和隔离封锁解除之前的健康鸡。

五、防疫保健

1、技术员组织制定基地防疫计划的实施。免疫计划以技术员发的程序为准。

2、对场内职工及其家属进行兽医防疫规程宣传教育。

3、定期检查饮水卫生及饲料的加工、贮运是否符合卫生防疫要求。

4、定期检查鸡舍、用具、隔离舍和鸡场环境卫生和消毒情况。

5、技术员每天的诊疗情况有台帐记录。详细记录兽医诊断、处方、免疫等内容。

6、保健工作遵照NY/T472-2006兽药使用准则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

7、配合检疫部门每年两次鸡群新城疫、禽流感等检测。

8、妥善保管各种检测报告书,省级检测报告书保存期为三年,市级检测报告书保存期为两年。

9、加强医疗器械管理,必须先消毒后使用。医疗器械及设备有保管员保管,如有缺损在一个星期内补购或维修,确保随时可用状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