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越南红心青柚种植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2-10 08:10   点击:201  编辑:花雁   手机版

一、越南红心青柚种植

柚子树栽培技术

1、定植

①定植密度。柚子长势旺,树冠大,嫁接树6-7年即进入盛果期,因此成片栽植密度不宜过密。20度以上的坡地,亩栽45株;10-20度的亩栽40株;10度以下的缓坡地,亩栽35株左右。柚树喜欢温暖、潮湿、需肥水,要求土层深厚肥沃,柚树要特别注意栽在土壤较为肥后、水分较充足的土壤或者水源条件好的地方。

②定植时间。一般以春秋雨季为宜,春季2月底至4月下旬;秋季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有条件的,其它季节也可定植,但不宜在冬季底温和夏季伏旱条件下定植。

③定植密度。株距4x4米或者4x5米,一般亩在40株左右,也可矮化,密植,亩栽50-60株。

④定植方法

a、定植前挖1米见方的大坑,施足大量头机肥和适量磷肥做底肥,并回土高出地面20-30厘米。

b、定植时将苗木轻轻放于穴中,以松碎土栽植,用手把根团周围细泥压实,嫁接口露出地面。

c、定植后理好窝盘高出地面20厘米,灌足定根水。

2、土壤耕作

①深翻扩穴,熟化土壤。深翻改土,熟化土壤必须从建园开始,逐年扩大。幼树可在植外围挖环形沟,分年深耕。成年柚园可在树冠外围进行条沟状深沟,深、宽约0.5-0.7米,分层埋施绿肥等有机肥和无机肥,也可隔年、隔行或者每株每年轮换位置深翻。

②大种绿肥。用地养地。大种绿肥覆盖地面,夏季可防止冲刷,降低土温,增加空气湿度和抑制杂草,同时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如果间种豆科、蔬菜等,还可增加早期效益,其茎秆、残枝败叶覆盖并翻入土种,增加土壤有机质。

③中耕培土。中耕时结合除草,一般每年中耕3-4次,即在冬季采果后,夏季或者秋季,结合播种、间作各中耕一次。种耕深度10-15厘米(结合间作播种,适当加深),愈近树干愈浅,以免损失大根,培土宜在干旱季节来临前或者冬天采果后进行。在缓坡地带,3-4年培土一次,在坡度大、冲刷严重的地方,隔年培土一次。

3、施肥

幼树树小,根幼嫩,宜勤施薄施,一年可施5-6次,对结果树一般要施4次肥,即还阳肥催芽肥、稳果肥和壮果肥。

①还阳肥(基肥)。在采果前后施,其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一半,应施大量的绿肥、堆肥、圈粪、饼肥等迟效肥,并配合速效氮肥和磷肥。

②催芽肥(花前肥)。一般在2-3月进行,这次肥应以速效氮肥为主,主要施用人畜粪,适当结合施用尿素。

③稳果肥。在6月落果前半个月施速效氮肥和磷肥,可施用腐熟人畜粪,喷施过磷酸钙1%浸出液。

④壮果肥。6月中下旬施用,施速效性氮肥和磷钾肥。

4、灌溉与排水

柚树周年常绿,枝梢年生长量大,挂果期长,叶大果大,对水分的要求高。栽培柚树必须通过灌溉来保证其水分要求,进行灌溉时要根据柚树各个物后期对水分的需要与当时干旱情况而定。总的来说,其全年的生长发育过程都需要适量的水分,特别是春芽萌发和开花期、果实生长盛期最为敏感,有春旱伏旱,这时必须进行灌溉。地势较低,地下水位高的地方或者雨季注意排水,在雨季来临前或者暴雨季节应随时检查柚园排水系统,及时修整疏导,做到排水畅通无阻。

二、决明子的种植

1.选地、整地 宜选排灌条件较好的平地或向阳坡地,忌连作。每亩施农家肥2000千克,配加过磷酸钙60千克作基肥。深翻,整细耙平,作成1.3米宽的平畦。

2.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于4月中、下旬,选籽粒饱满、无虫蛀的种子,用50℃温水浸泡24小时,捞出稍晾干后,按行距60厘米开沟条播,沟深5-7厘米。播种后,覆土3厘米,稍加镇压,浇水。10- 15天就可出苗。每亩用种2千克。

如播种时用地膜覆盖可显著提高决明子的产量和质量。

3.田间管理

(1)间苗、定苗 苗高5厘米左右时开始间苗。苗高15厘米时,结合中耕除草按株距30 - 40厘米定苗。

(2)中耕除草 出苗后至封行前,应经常除草,浇水雨后土壤板结要及时中耕。并注意株间浅锄,行间深锄。苗高40厘米左右时进行最后1次中耕时培土,可防倒伏。

(3)追肥 封行前,结合培土追肥1-2次,每亩施农家肥1000千克,配加15千克尿素,施后立即浇水。

(4)排灌 整个生长期都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尤其是花期天旱应及时浇水。雨季注意排水

三、中耕松土是什么概念?(已知这是一种改善根系呼吸状况的措施)

中耕作业主要包括作物行间锄草、松土、培土和间苗等内容。及时中耕,可以消灭杂草,蓄水保墒,提高地温,促使有机物的分解,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环境。

1.增强根细胞的呼吸作用

2.促进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

3.增强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

4.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从而增强了土壤肥力。

四、中耕的目的及农业技术要求

中耕(intertillage) 作物生育期中在株行间进行的表土耕作。采用手锄、中耕犁、齿耙和各种耕耘器等工具。中耕可疏松表土、增加土壤通气性、提高地温,促进好气微生物活动和养分有效化、去除杂草、促使根系伸展、调节土壤水分状况。中耕的时间和次数因作物种类、苗情、杂草和土壤状况而异。在作物生育期间,中耕深度应掌握浅-深-浅的原则。即作物苗期宜浅,以免伤根;生育中期应加深,以促进根系发育;生育后期作物封行前则宜浅,以破板结为主。结合中耕向植株基部壅土,或培高成垄的措施,称培土。多用于块根、块茎和高秆谷类作物。以增厚土层,提高地温、覆盖肥料和理压杂草,有促进作物地下部分发达和防止高秆作物倒伏的作用。

编辑本段中耕原则

中耕的时间和次数因作物种类、苗情、杂草和土壤状况而异。一般旱地作物 大豆大田中耕

在苗期和封行前,水稻在分蘖期进行。一季作物约中耕3~4次。如作物生育期长、封行迟、田间杂草多、土壤粘重,可增加中耕次数,以保持地面疏松、无杂草为度。中耕深度一般掌握浅-深-浅的原则。在作物全生育期间,中耕深度一般掌握浅-深-浅的原则。即作物苗期根系分布较浅,可增加中耕次数,中耕亦宜浅以免伤根;作物生育中期加深中耕深度有促进根系发育的效果;在生育后期作物将封行时,植株繁茂,一季作物约中耕3~4次。以破除土壤板结为主,深度又可略浅。

编辑本段中耕效果

结合中耕将土壅向植株基部,或培高成垄的措施,称为培土。 多用于块根、块茎和高秆谷类作物,以增厚土层、提高土温、覆盖肥料和压埋杂草,并有促进作物地下部分发达和防止高秆作物倒伏的作用。花生培土还可缩短果针入土的距离,减少秕果率。培土一般在第2~3次中耕时进行。土壤干旱时中耕可切断表土毛细管,过早或壅土过高会妨碍次生根发育,也是调节土壤水分状况的重要手段。影响茎秆长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