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黄芩移栽亩产量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10-02 15:39   点击:293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黄芩移栽亩产量

黄芩无性扦插繁殖,亩产量一般为300-380kg左右,高产者可以达到400kg以上。分株繁殖和种子直播,一般在播后2-3年进行采收。如果是插穗育苗,一般在移栽后第2年进行采收。黄芩移栽种植简单易管理抗病能力强,深受广大消费者们的喜欢,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黄芩移栽种植管理简单,采收容易,可用拖拉机翻耕采收,提高收获效率。黄芩生长1-2年,亩产200-300公斤,现在价格20-25元/公斤,亩效益相对较好

二、种植黄芩第二年要割杆吗?

种植黄芩第二年是割杆好。

黄芩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

⑴直播法

种子繁殖以直播为主,直播黄芩根系直,根叉少,商品外观品质好,同时省工。直播多于春季进行,一般在地下5厘米地温稳定在12℃至15℃时播种,北方地区多在4月上中旬前后。 

⑵育苗移栽法

育苗移栽法可节省种子,延长生长时间,利于确保全苗,但较为费工,同时移栽黄芩主根较短,根叉较多,商品外观品质差,一般在种子昂贵或者旱地缺水直播难以出苗保苗时采用。 

扦插繁殖:扦插虽可繁殖,但生产中很少采用。扦插成败的关键在于扦插季节和取条部分。扦插时间以春季5至6月份扦插成活率高。插条应选茎尖半木质化的幼嫩部分,扦插成活率可达90%以上。 

分根繁殖:即挖取洞未萌发的3年生黄芩根茎,切取主根留供药用,然后根据根茎生长的自然形状分切成若干块,每块有芽眼2至3个即可栽种。分根繁殖虽然生长快,但繁殖系数太低,生产中很少采用。 

间苗定苗

采取种子直播时,当幼苗长到4厘米高时要间去过密和瘦弱的小苗,按株距10厘米定苗。育苗地不必间苗。 

中耕除草

幼苗出土后,应及时松土除草,并结合松土向幼苗四周适当培土,保持疏松、无杂草,一年需要除草3至4次。 

施肥灌溉

苗高10至15厘米时,追肥1次,施用量为每亩用便水1500至2000千克。6月底至7月初,每亩追施过磷酸钙20千克、尿素5千克,行间开沟施下,覆土后浇水。次年收获的待植株干萎后,于行间开沟每亩追施腐熟厩肥200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尿素5千克、草木灰150千克,然后覆土盖平。

黄芩耐旱怕涝,雨季需注意排水,田间不可积水,否则易烂根。遇严重干旱时或追肥后,可适当浇水。 

摘除花蕾

在抽出花序前,将花梗减掉,可减少养分消耗,促使根系生长,提高产量。 

三、黄芩的栽培技术

黄芩的栽培技术:

一,播种繁殖:

1、环境选择

土壤的优良直接决定黄芩产量的多与少,如果泥土特别好,生存环境特别好,故而人工打理就会轻松很多,产量也跟着增加。黄芩对土壤要求不严,可以是沙土,黄泥土,渣土,沙量大的土壤也没关系。黄芩抗寒不怕干旱耐水涝,种植基地要求地势较平,土地要排水通畅,夏季来到水量逐渐增多,积水要能够立刻的排出,要不然容易大范围死苗。苗圃重点就是要有利于排水,泥土差不多就能,光照时间足。

2、整地

耕地:黄芩对养分极其灵敏,土壤养分足,生长的才可以旺盛,植株健康。但很少的部分药田的土壤都是养分差不多的苗圃,所以要想黄芩产的多,就必须在下种前撒上足量农肥,以一亩地4.5~6.5T牛粪羊粪撒施,施肥过后耕地耕1遍,耙平1遍,如此土壤和肥料就很均匀的搅拌在一起,做到没有大土疙瘩,好下种提高出芽率。

作畦:为了便于黄芩在整个成长期的灌溉,拔草,撒施肥料等必要的管理工作,长景园林建议各位把土地做成固定标准1.4m宽的畦,总长度16~22m,实际情况看土地而定。

3、播种

黄芩种子颗粒大小一般,发芽率较强,在下种之前可以适度的做一些催芽处理,部分流程实际并不复杂,使用清水泡个1日,后取出馊干就能种植,下种深度适当或浅浅的好,覆盖土深度不会超过4厘米。普遍用成行播种,选择风小的条件,将黄芩种子混合拌入湿沙中,在撒播到地上,下种过后可用手工搂土或机械搂土覆盖,覆土过后灌溉1遍,大概6~12日就能提高出芽率。

二,扦插繁殖

一般是用扦插的方式来种植,扦插成败的关键在于扦插季节和枝条的选择,最好在春天扦插,这时候成活率很高。而枝条的选择也重要,应选茎尖半木质化的幼嫩部分来扦插,这样的枝条一般能生根。

先将黄芩的枝条割下来,然后直接扦插在土地中,种植黄芩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一般土地栽种的在3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进行收获,种植也不是很简单的。而且收获以后的操作也是很麻烦的,还要自然的晒干,这都需要耗费大量的经历来完成。

黄芩的长势是非常快的,但是有时间的限制,第一年第二年的时候,黄芩长得比较快,第三年的时间黄芩长得就开始缓慢起来,无论是根系还是它的叶子枝条都会长得非常的慢。

1、土壤:黄芩的种植对土质的要求很高,因为土壤为植物生长的基础,通常是选择富含有机物质且松软的沙质土壤,要保证土壤深厚,才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2、浇水:在气候干燥的时候,浇水是有助于植物成长的,但是不能浇灌太多,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趋势来进行浇水,切勿导致积水现象的产生,因为这样会使根茎腐烂。

3、养料:在种植前期必须施加底肥,在生长期也需要追施碧卡水溶肥,同时要注意养料的成分比例,不能添加过量的氮肥,这样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4、病虫害:植物生长期间会出现病虫害的现象,一旦发现要立刻用药物进行喷洒治疗,如果虫害情况严重就要趁早拔除。

黄芩主要用种子繁殖,也可用扦插和分根繁殖。

1、种子繁殖 一般采用直播,因种子细小,出苗比较困难,必须把地整好。整地前每亩施腐熟厩肥2000-3000公斤,深耕细耙,畦面要求细、平,无灌溉条件的山坡地可以不做畦。春播在3、4月,夏播可于雨季播种,也可冬播,以春播的产量最高,无灌溉条件的地方,应于雨季播种。一般采用条播,按行距25-30厘米,开2-3厘米深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土约1厘米厚,播后轻轻镇压,每亩播种量0.50-1公斤。因种子小,为避免播种不均匀,播种时可掺5-10倍细砂拌匀后播种。播后及时浇水,经常保持表土湿润,大约15天即可出苗,出苗后要间去过密的弱苗,当苗高6-7厘米时,按株距12-15厘米定苗,并对缺苗的地方进行补苗,补苗时一定要带土移栽,可把过密的苗移来补,栽后浇水,以利成活。

黄芩种子小,播种时覆土又浅,常因土壤干旱或表土不平,土粒较大,出苗困难,而导致大量缺苗。解决的办法:首先,整地一定要整细整平;其次,播种后要及时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直到出苗;此外,旱地种植,应选雨季播种,也可用塑料薄膜覆盖或用草覆盖保墒,出苗后即可揭去覆盖物。这样就可以保证出苗一致整齐。

2、扦插繁殖 最适宜扦插期为5、6月份,植株正处于旺盛的营养生长期,剪取茎枝上端半木质化的幼嫩部分(茎的中下部作插条成活率很低),剪成6-10厘米长,再把下面2节的叶去掉,保留上面叶片。插床最好用砂,或比较疏松的砂壤土也行。一般应随剪随插,按行株距10×5厘米于床内,插后及时浇水,并搭棚遮荫,要经常喷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宜太湿,否则插条会变黑腐烂。管理得当,成活率可达90%以上,插后期40天即可移栽。

3、分根繁殖 在收获时注意选高产优质植株,把根剪下供药用,留下根茎部分繁殖材料用。如冬季挖收,把根茎埋于室内阴凉处,第2年春再分根栽种;如春季收获,则随挖、随栽,把根茎分开为若干块,每块都带有几个芽眼,再按行株距30×20厘米于大田。山坡地采用此法栽种成活率较高,栽后同一般管理。

4、在出苗期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土干要及时浇水,成株以后抗旱力增强,可少浇水,雨季还要注意排水防涝。平时也要注意随时进行松土除草。除加强一般管理外,还要注意施肥,在第一年,定苗后要进行第一次施肥,每亩施稀的人粪尿500公斤或碧卡水溶肥3-5公斤,于6-7月追施磷铵30公斤。第2年和第3年返青后施腐熟饼肥40-50公斤,6月下旬封垄前施磷铵颗料肥30-40公斤。施肥时应开沟施入,施后盖土并浇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