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建设温室大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4-23 11:54   点击:270  编辑:陈静   手机版

除注意合理选择地块外还应注意以下方面问题:

(1)坐向。

温室应坐北朝南,并偏西(阴)3°~5°为好。这样的方向,接受阳光时间长,光能利用率高。方法如下:中午11时40分至12时20分之间,在地面插一根垂直标杆,通过观察,选取其最短投影画直线,然后做其垂直线,再以该垂直线为准,偏阴5°划直线,所画直线,即为温室后墙方向基准线。

(2)设施大小。

日光温室,其东西长50~70米比较适宜。若长度短于40米,则温室体积偏小,保温性能降低,遇到严寒天气,室内易发生冷害或冻害(表7-1);若长度超过80米,则拉盖草苫的时间长,管理不方便。

表7-1清晨8时不同长度温室的平均温度变化

(3)温室的高度与南北跨度。

高度与南北跨度应根据当地的纬度来定。高度与跨度决定着温室采光面的角度(图7-1)。采光面角度左右着阳光入射角(阳光射线与采光面垂直线的夹角)的大小。研究得知,太阳光的入射率与光线入射角关系密切。其入射角在0°~40°范围内,光线的入射率变化不明显。当入射角大于40°以后,随入射角的增大,其透光率急剧下降。

图7-1温室各种角的示意图

图7-1表明,温室采光面的角度=90°-太阳高度角(阳光射线与地平面的夹角)-阳光入射角(40°)。太阳高度角,在一天之中,中午最大(表7-2),早晨出太阳和傍晚落日时为零。随着太阳的升高角度增大,中午后又慢慢下降。

温室采光面的角度,应根据当地太阳高度角来决定。例如:在北纬35°左右地区,其冬至中午时的太阳高度角为31.6°。建温室具体计算其采光面角度时,太阳高度角应采用比中午时的太阳高度角适当减少5°~6°为宜。计算如下:

采光面的角度=90°-(31.6°-5°)-40°=23.4°。其采光面的角度,应大于23°。

表7-2不同纬度不同季节太阳高度角的变化(12时)

温室的南北宽度可用下面公式算出:温室宽度=温室最高点高度×ctgα(α为采光面角度)+后坡面的投影长度。其温室设计最高点处高度为3米,后坡面的投影长度为1米,采光面的角度为23°,ctg23°=2.36。计算如下:

3×2.36+1=8。则其南北跨度为8米

(4)采光面形状。

应采用大弓圆形。这种形式,一是采光面呈拱形,结构坚固,抗压力强;二是坡面凸起,便于用压膜绳压膜,薄膜会被压成波浪形,可增加采光面积20%以上,透光性能好,阳光利用率高,特别是上午9时以前,温室增温快;三是采光面薄膜压的紧,大风时较少扇动,防风性能好,保温效果好;四是拉揭草帘便利,且下雪时采光面上积雪少,便于清扫;五是夜晚覆盖草帘后,薄膜与草帘之间有一个呈钝角三角状的空间,内存有一层不流通空气,可显著提高温室的保温性能。

(5)墙体建设。

墙体是温室的最主要构件。它不但能支撑和封闭温室,起到保温作用,而且在墙外设置保温层的温室,则墙体还具有白天蓄积热量,夜晚释放热量,稳定温室夜间温度的作用。

目前已建温室,墙体分为实心墙与空心墙两种类型。空心墙又可分为有保温填充材料和无保温填充材料两种类型。单纯从保温效果而言,只要封闭严密,空心墙体比实心墙体保温效果好,有填充保温材料的墙体又优于无填充材料的墙体。但是,墙体的作用不仅仅只是保温,它还担负着高温时储存热量,低温时释放热量、稳定室温的重大作用。若温室遇到连续阴冷天气,空心墙体因其蓄积热量较少,热量释放的快少,其室内夜间温度会明显低于相同厚度实心墙体建造的温室。因此,不应建设空心墙体,应建设成内有散热穴的适宜厚度的实心墙体,并在墙体外面,配置保温层,其综合保温效果最好。

具体建设时,最好用泥土掺麦草砌土墙,后在墙内壁用铁制水管向墙内斜上方向打洞,每间隔40~50厘米高打1排,每排相距40厘米打1个,或内有12厘米的孔穴砖体墙,墙外砌100厘米左右厚的泥土实心墙体,墙体的内壁均匀密布有粗度直径5~6厘米的孔穴(图7-2),孔穴深入墙内80~100厘米。

图7-2后墙吸热穴建造示意图

这样的墙体,用砖量少,投资较少,而墙体结实牢固,不怕风吹雨淋,使用寿命长。墙外包有泥土,泥土是仅次于水的储热材料,白天可以蓄积储存较多的热量,夜晚释放热量多,有利于提高设施内的夜间温度。墙体的内壁密布有孔穴,白天高温时,热空气可通过孔穴进入墙体内部,加热墙体,提高温度,多蓄积热量,夜晚墙体降温,其散热穴又可通过空气对流向室内释放更多的热量,稳定、提高室内温度。

实践证明,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墙体温室,夜温可相差2℃左右,若遇2~3天连续阴冷天气,其夜温相差幅度可达3℃以上。

(6)增设保温层。

如前所述,温室墙体储存的热量绝大部分都向室外散放。为减少热量散失,提高室内夜间和连续阴冷天时的温度,墙体建成后,还须在墙体外面增设保温层,阻挡热量外传。

方法:用普通农膜,或用温室换下的旧薄膜将后墙、山墙包裹严密。然后在墙与薄膜之间的缝隙内填满碎草,碎草厚度20厘米左右,再用泥土把薄膜上下边缘埋压于温室后坡上和地面泥土中,并绑缚1~2道铁丝,加固薄膜。

墙体外面增设保温层后,墙体热量不再向外散发,夜晚寒冷时,墙体储存热量只向室内释放,可显著提高室内夜温,比不设保温层的温室夜温提高3~5℃。对稳定严寒时期的室内夜温,效果甚佳。如此建设,100厘米左右厚度的墙体的温室,其保温效果,相当于甚至高于5米厚度墙体的温室。

(7)日光温室后坡面角度与投影长度。

日光温室设有后坡面,可显著提高温室的保温效果,并能适当提高温室的高度,增大采光面角度,利于太阳光的射入,还能方便摆放与揭盖采光面的保温覆盖层(草苫、纸被等)。为了保障严寒时期温室的室内温度,设立后坡面是必要的。但是,后坡面又能阻挡温室北边空中散射光的射入,恶化了温室后部的光照条件,造成温室后部作物生长发育状况、产品的产量与质量,都明显劣于前部作物。平衡利弊,并便于摆放和揭盖保温覆盖物,应设立后坡面。但后坡面宽度不可过于宽大,其投影长度应维持在1米以内,以尽量减少遮光。如有条件,后坡面建成半活动型为好,上半部为透光型,夜晚备有保温覆盖层,以提高温室保温效果,白天撤去保温层,增加散射光的射入,以改善温室后部光照条件,下半部为保温性能良好的永久性坡面,利于保温、摆放、与揭盖保温覆盖物。

再者,后坡面的仰角应合理,在北纬36°左右地区,应维持在38°以上,以便于在最为严寒的季节(冬至前后2个月),太阳光可以直射后坡面的内壁,利于提高室温和改善温室后部光照条件。

(8)设置防寒沟。

防寒沟应在室内4个边沿设置。其中南边沿的一条,应改建成储水蓄热防寒沟,即在前沿开挖一条深40厘米、宽30~40厘米的东西向条沟,沟南,紧靠温室的外沿,站立埋设一排厚2厘米的泡沫塑料板,也可用旧薄膜包裹碎干草代替。沟底铺设一层碎草,再用旧薄膜将沟底、沟沿全部覆盖严密,后在沟内铺设一条直径为50厘米左右的塑料薄膜管(90厘米宽的双面塑料筒),长度同温室长。塑料管的一端开口封闭,使其高于地面,从另一端开口灌满井水,后将开口垫高封闭。

其他3条边沿,各挖掘宽20厘米、深30厘米的窄沟,沟内填入碎草。草要填满、踏实。沟内填入的碎干草,一能吸收设施内空气中的水蒸汽,降低空气湿度,利于防病;二是比较全面的防止了土壤热量的外传,提高了室内土壤温度;三是沟内的碎草吸收水分后,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发酵,既可释放热量,提高室内温度,又可释放二氧化碳,为叶片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可显著提高室内作物产量。前沿的泡沫板能防止温室热量外传,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塑料管内的井水,白天吸收和蓄积热量,夜晚释放热量稳定室温,改变了温室前沿部位夜间温度偏低、白天温度偏高的弊病,管内的井水还可用于灌溉室内作物,解决了冬季灌溉用水温度低,浇水降低地温的难题。

(9)采光面透明覆盖材料。

要采用透光、无滴、消雾、防尘、保温性能良好,且具有抗拉力强、长寿的多功能复合膜。比较好的有聚乙烯长寿无滴膜、三层共挤复合膜、聚乙烯无滴转光膜、乙烯-醋酸乙烯三层共挤无滴保温防老化膜、聚氯乙烯无滴膜等。

(10)通风口的设置。

目前温室通风口多数仅设置1道风口,并且不在温室的顶部。这样设置,通风不畅,高温时降温难,只有扒开温室底口通风,结果冷空气直吹秧苗,引起冷害发生。

通风口应设置2道,1道在后坡面的上部,宽40~50厘米,由下向上开启;1道在采光面前部120~140厘米高处,宽10厘米左右。如此设置通风方便,便于调节温度。高温时不须扒开温室底口,不会发生冷空气直吹秧苗现象。

在后坡上部设置风口,通风口在温室后部的操作道正上方,通风口的滴水滴不到作物叶片上,消除了病害感染源,不但利于夜间通风排湿,而且利于预防病害发生。

塑料大拱棚有骨架(包括支柱、吊柱、拉杆、棚膜杆)、塑料薄膜、防虫网、钢丝、通风卷膜杆、压膜槽(或地锚加压膜绳)组建而成。不论哪种类型、采用什么材料,建造时都须注意:

(1)棚体方向应采用南北方向,单体棚南北长度50~70米为宜,最长不应大于80米,以便于管理;东西宽度因土地宽度而定,以8~10米为好,最宽不得大于12米;棚体边缘高1.2~1.8米,棚体中央最高点高度2~2.5米,最高3米左右,以利防风。

(2)骨架稳固抗风抗压,有支柱型大棚,两排支柱之间东西间距2.4~3.0米为宜,这样正好和茄子平均行距60厘米相适应。

(3)塑料薄膜应选择保温、透光率高、拉力强、耐老化的优质膜,覆盖时最少要设置2~3道通风口,小棚2道、10~12米的大型棚3道,其中拱棚顶部要设置1道通风口,风口设置在最高顶线下方、当地主风向的背风向1面,以便调控棚内温度,预防高温时棚内热气难以排除。

(4)通风口处应设置防虫网,预防通风时害虫进入。

(5)棚门应设置在棚体的南端,棚门高150~170厘米、宽70~90厘米,门须立体双门,两门相距80厘米,两者之间用塑料薄膜或防虫网封闭成严密的封闭通道,管理人员进棚后可立即封闭外门,后在通道内检查消灭进入门内的害虫,后开启内门入棚,从而可预防人员进棚时害虫乘机进入棚内,做到棚内无害虫,无须喷洒杀虫剂,实现茄子产品无公害或绿色、有机标准。

宫梦弼改编自原著同名篇章。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