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我的葵花鹦鹉检测后确认感染了PBFD病毒,也就是鹦鹉啄羽症。有个药物可以控制,谁知道叫什么吗?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3-13 10:33   点击:235  编辑:寿谦   手机版

鹦鹉羽毛方面的疾病很多的 不一定是这个啊 去医院吧 以下网上找到的 也不一定就无药可治 现在技术有发展了 这个是以前的文章

鹦鹉喙和羽毛感染症PsittacineBeakandFeatherDisease(PBFD)或PsittacineCircovirusDisease(PCD)

1. 特征为何?

这是一种病毒性感染的疾病。这种病毒会感染并且杀害喙部、羽毛跟淋巴系统原本正常的细胞。这种疾病在各种鹦鹉的身上都有可能会发生,特别是巴丹类的鹦鹉。而其中又以年纪较轻的鸟儿容易感染到此病。

2. 患病时的症状

鹦鹉喙和羽毛感染症主要可以分为急性跟慢性两种:

如果是急性的PBFD,鸟儿会呈现非常明显的生病状态,如没精神、腹泻等等的病征。但是受感染鸟儿的喙及羽毛并不会有明显的症状出现,而是肝脏可能会受到感染,导致抵抗能力急速下降,而接踵而来的就是各类细菌、病毒或者是霉菌的感染。罹患急性PBFD的鸟儿通常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死亡。慢性的PBFD症状就是鸟儿原本的羽毛渐渐被一些不太正常的羽毛给取代了,而这些不健康的羽毛,通常会在还没完全长成前就掉了,而且羽毛的根部通常会带有血迹。这样子的症状在持续一阵子后,鸟儿羽毛的厚度会越来越薄,最后甚至变成光秃秃的一片,只剩下几根尚未掉落、不健康的羽毛在生长着。另外除了这样光溜溜的外表外,鸟喙的部分也会有不正常增生的状况在,通常会变得很长,且有缺缝,造成鸟儿进食上的困难,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一大部分的鸟喙脱落。再者,跟急性同样的,也很有可能造成第二波的细菌、病毒或者是霉菌的感染。

3. 防治方法

可以藉由检查组织切片、血液、羽毛来检验出是否感染。但是目前并没有有效的疫苗或药物可以治愈这种疾病的,罹患这种病的鸟儿最后的结果几乎都是死路一条。受感染的鸟儿大约会在一年之内死亡。

最有效的预防就是不要购买患有PBFD的鸟儿,一方面是要挑选有信誉的商家,一方面就是在买了鸟儿之后立刻带去鸟医师那做PBFD的检查。就算检查没有什么问题也建议将新买回来的鸟儿隔离放置一阵子,以完全避免感染的可能性。

鹦鹉喙羽症(PBFD)

(1)什么是鹦鹉喙羽症?

这是一种由单股DNA病毒造成的致死性等传染病。患鸟可能有掉羽,羽毛萎缩变形,鸟喙变形,胸腺及华氏囊结构异常病症。最初认为该病只发生于白色或粉红色的巴丹,但后来又在其它超过三十种以上的鹦鹉发现此病,例如珍达锥尾,绿翅金刚,派翁尼斯及亚马逊等鹦鹉。感染此病的患鸟,可能完全没有症状或者只出现轻微的羽生异常症状,在数年之后或免疫力下降时才发病死亡。但其间仍会不断的排毒。原本白色的羽毛可能变成黑色,而灰鹦的灰色羽毛,则可能变为红色。

(2)传染方式为何?

患鸟的羽屑,粪便,嗉囊分泌中都可发现该病毒。其中又以羽屑为最重要的散布来源

(3)患鸟有什么临床症状?

亚急性型:较常见于灰鹦及巴丹的幼鸟,出现嗉囊停滞、肺炎、下痢、体重减轻及突然死亡等症状。羽毛上的病变较少出现。

急性型:30日龄正准备换羽的幼鸟,出现羽毛折断、坏死、出血、弯曲变形,以及过早脱落等病症。胃肠道的症状包含下痢、嗉囊停滞、厌食等。灰鹦,巴丹及爱情鸟较易出现此病症。出现症状的患鸟,可能在当天或数周内死亡。

慢性型:三岁以内的鸟较易发生,患鸟可能因二次感染而死亡。羽毛上的病变包含羽鞘未脱落,羽毛根部出血,羽毛变形等。绒羽通常先掉落,接着冠羽,飞羽,尾羽等体羽也开始掉落。有些患鸟已经全身秃毛,但仍可再活数个月至数年后才死亡。除了桃色巴丹,摩鹿加巴丹以及葵花巴丹之外,鸟喙的病变较不会发生于其它鹦鹉。病变包含口腔溃疡,鸟喙过长或断裂,喙尖端坏死。多半伴随有细菌或霉菌的继发性感染。

(4)有什么治疗方法?

除了支持疗法外,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在引进新鸟之前,最好都能先做全血筛检。羽毛正常,但DNA检测呈阳性反应的鸟,应隔离90日后再做检验。

Polyomavirus病毒

(1)什么是Polyomavirus?^

此病也被称为虎皮鹦鹉掉羽症,(Budgerigarfledglingdisease,BFD),感染的虎皮鹦鹉,羽毛发育异常(腹部及背部长不出绒羽),有时又被称为法兰西式换羽(Frenchmolt)。不同程度的异常换羽都可被称为该名词。PBFD病毒也会导致此症状。虎皮,玄凤或爱情鸟等小型鹦鹉幼鸟,其飞羽及尾羽在发育为针羽阶段便直接脱落,于是无法飞行。根据统计显示,年幼的虎皮、金刚、锥尾、折衷、月轮、凯克及爱情鸟的感染率较高,而吸蜜、亚马逊、灰鹦、鹰头、巴丹的得病率较低。一般来说,一个月大以上虎皮,以及五个月大以上的其它鹦鹉,即使接触病原,也不一定发病。

(2)传染途径为何?

吸入或食入患鸟的羽屑,粪便及口鼻分泌物中的病毒而感染。也可直接介卵传染。

(3)患鸟有那些临床症状?

15日龄以内的虎皮鹦鹉:腹部膨大,嗉囊排空时间延迟,皮下出血,发育缓慢,羽毛发育异常。突然死亡,死亡率高达30-100%。15日龄以上虎皮鹦鹉:症状同前,但死亡率降低。其它鹦鹉幼鸟:14-120日龄以内的幼鸟都可能出现症状。例如下痢,嗉囊停滞,精神抑郁,厌食,羽毛基部出血,多尿,下半身麻痹等症状。这些幼鸟,可能在发病后12-48小时内死亡。不过即使是成鸟,仍可能突然暴毙。有时侥幸存活的雀类,下喙可能会变得畸形。

(4)有没有治疗方法?

无药可治。

(5)有什么预防的方法?

引进新鹦鹉之前,最好都能进行PBFD及Polyomavirus的筛检。不要将爱情鸟,虎皮及玄凤与其它未接种疫苗的幼鸟养在一起。对于幼鸟及种鸟来说,最好都能接种疫苗。种鸟应在非繁殖季节时施打疫苗,二周后再补强一剂。幼鸟在四周龄时可接种疫苗(最早可在20日龄时接种),隔二到三周后再补强一剂。

羽毛色素异常

有些仔细一点的鸟友,可能发现鸟儿身上的羽毛怎么颜色怪怪的。好比说原本深色的羽毛变浅色,绿色的羽毛变黄色等。影响羽色改变的原因很多,不过大致上以下列三项原因较为常见。

(1)疾病:举凡PBFD、法兰西式换羽等疾病,都可能出现羽毛发育异常或羽色改变的病症。

(2)缺乏某些营养元素:羽毛生长发育期,需要较多特定的胺基酸及维他命。例如维他命B2、Lysine、Tyrosine。缺乏这些营养元素,羽色就可能改变。缺乏类胡萝卜素时,皮肤及羽毛的颜色都可能变浅。

(3)肝脏疾病:由于肝脏疾病需靠血清检验才能早期发现,一般饲主很难查觉鸟儿是否患有肝脏疾病。灰鹦身上若出现红色的羽毛,就被许多兽医诊断出肝脏疾病。除了羽色方面改变之外,患鸟的喙也会变得异常变型,或者出现白色尿酸盐颜色改变等症状。

其它:甲状腺机能不足,也被认为是导致羽毛改变的可能性之一。

掉羽?啄羽?

(1)如何区分鹦鹉的羽毛是自己掉的,还是被拔掉的?

一般来说,自己拔羽的范围,大多在颈部以下。也就是说除了头部的羽毛外,胸前腹部,甚至翅膀的羽毛都不见时,就可能是被鸟自己拔掉了。

头顶部的羽毛不见了,除了可能因为擦撞笼栏而磨损外,更可能被同笼\的其它鸟啄掉了。少数因营养缺乏,或者感染如PBFD等病症,导致羽毛发育异常而掉羽的问题,全身上下的羽毛都可能掉落。

(2)鹦鹉为什么会拔自己的羽毛?

引起啄羽的原因很多,大致上可分为紧迫焦虑无聊的行为问题,感染病毒、霉菌、寄生虫等疾病,缺乏某些营养元素等三大原因。

感染:痘病毒、泡疹病毒、PBFD、梨形鞭毛虫等肠内原虫类寄生虫、细菌继发性感染等病症,都可能导致鹦鹉皮肤搔痒,而诱发拔羽等自残行为。

b.野生鹦鹉几乎不会出现拔羽等自残行为,因此环境紧迫,生活无趣,分离焦虑等原因,也可能诱发拔羽等自残行为。亚马逊鹦鹉较常啃咬自己的脚,灰鹦、巴丹拔胸前的羽毛,小鹦则常拔翼下及臀部的羽毛。

缺乏维他命A、E,或者食物中添加的色素、杀虫剂、防腐剂等物质,皆可能诱使拔羽行为。

其它原因:科学家认为尼古丁可能引起鸟的过敏反应,二手烟也可能是诱发鹦鹉拔羽自残行为的原因。甚至连饲主手上沾上的尼古丁,也可能让鸟脚过敏。环境过于干燥(尤其是冬季),闷热不通风,缺乏日晒,重金属(锌)中毒等因素,也可能导致拔羽。

(3)如何治疗?

首先需找出导致拔羽自残的原因,例如感染梨形鞭毛虫时,给予驱虫;给予抗生素药物,经常替鸟沐浴,保持环境通风,增加玩具,改善生活质量。为了阻止鸟儿继续啄羽或自残,大多需要戴上伊莉萨白颈圈(bbs.e5sj.com/read.php?tid-4604.html)。治疗哺乳动物过敏症状的类固醇药物,在鸟的治疗效果仍待研究,不过如果拔羽行为是属于精神病症,可以尝试给予一些减轻焦虑压力,例如clomipramine等药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