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出现在英国 从地理位置、政治环境、经济基础、圈地运动、劳动力素质和自然资源方面说

来源:www.ahlulin.com   时间:2023-02-08 22:49   点击:112  编辑:巩娇   手机版

首先,英国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17~18世纪,英国工场手工业不仅在传统的毛织业,也在冶金、金属加工、制盐、酿酒、丝织、棉织等工业中进一步发展,拥有欧洲第一流的手工工场。它们规模大而集中,如:1736年,一家大呢绒工场拥有600台织机。生产技术有很大提高,如:18世纪中叶,金属加工已有500种以上不同形状的锤。分工十分精细,劳动生产率大为提高,1776年,亚当・斯密(英国著名经济学家,1723―1790)在《国富论》中写道:“分工的结果,已经使针的制造,成为一种特殊的职业。……计抽铁线者一人,直者一人,截者一人,磋锋者一人,钻鼻者又一人。但要钻鼻,已须有二三种不同的工作。搓之使利,擦之使白,乃至以针刺于纸上,纳入匣中,皆须一人分任。综合全部作业,可依此分为18种业务。有些工场,这18种业务,是分别由18个特殊的职工担任。固然,亦有时一人兼任二三门。我看见一个小工场,只雇用10个工人,各种业务,遂由彼等兼任。像这样一个小工场的必要机械设备,虽不甚完全,但他们如果勤勉努力,一日也能成针12磅。以每磅中等针4 000枚计,这10个工人,每日就可成针4.8万枚,即一人一日,可成针4 800枚。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习一种特殊业务,那么,他们不论是谁,漫说一日制造20针,就连一针,也不易制成。”在这种手工工场内,生产过程被分解成一系列简单的操作,生产工具也日益专门化,为把手工生产转变成为机器生产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培养出一支熟悉生产过程,了解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发明和使用机器能力的熟练工匠队伍,成为工业革命的技术骨干。

其次,英国通过殖民掠夺和贩卖黑奴,赚取大量钱财。通过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英国到底得到了多少财富,无从精确计算,但是,据英国剑桥1962年出版的《英国经济的发展,1688~1959年》一书称,早在1688年,英国的国民收入就已经有10%来自海外。18世纪中期,英国在七年战争中,打败了法国,法国被迫将加拿大、俄亥俄河流域密西西比河以西的路易斯安那、非洲塞内加尔的法国商站及除5个商站以外的印度法属殖民地割让给英国,英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英国在殖民地大肆掠夺,据统计,英国在北美建立的哈得孙公司,1670~1720年间的财产额增加了8倍。英国东印度公司在1757~1815年间,从印度掠夺了高达10亿英镑的财富,印度因而被称为是“英国王冠上最明亮的宝石”。其间,1770年,英国人在孟加拉地区,竟用囤积全部大米的办法榨取更大的利润,因而导致约一千万人饿病而死。1741年,英国人克莱武赴东印度公司任职员时,年工资只有5英镑,但全年的开支却要40英镑;他在印度想方设法进行搜括,1760年回国时,已经成为一名大富翁,携带25万英镑的巨款。回国后,他以贿赂手段进入议会,甚至还取得了爵位,以后,他被英国政府委任为孟加拉总督、驻印度英军总司令。为了鼓励英国人去殖民地掠夺更多的财富,英国议会下院还通过决议:“罗伯特・克莱武勋爵为我国立下了丰功伟绩”。

英国人还积极参与奴隶贸易,早先,英国只是向北美等地贩运黑奴,1713年,英国取得了向西属拉丁美洲贩卖黑奴的权利,一跃成为最大的奴隶贸易国,据1981年出版的《英格兰史》(J.Ridley著)统计,英国从开始贩运奴隶到18世纪的大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内,共向美洲贩卖了五百多万名黑奴。通过奴隶贸易,英国大发其财。仅利物浦在1783~1793的11年间,就向西印度群岛出售了三十多万名奴隶,平均每年获利111.8万英镑。许多奴隶贩子把赚来的钱用于国内投资,如英国著名的冶铁业大老板安东尼・培根,就曾在1768~1776年间,靠贩奴赚了7.6万英镑;他用这笔钱投资冶铁业,成为冶铁业巨头。同时,由于奴隶贩子主要是把本国的工业品,如纺织品、玻璃制品、烟、酒、刀剑、枪枝和其他金属制品运到非洲出售,扩大了国际市场;然后把黑奴运到美洲出售,运回本国和欧洲需要的棉花、靛青和木材等工业原料,这也在客观上促进了英国国内工业的发展。因此,可以说,奴隶贸易在英国等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所起的作用是无可估量的。

第三,圈地运动也对英国工业革命起了推动作用。15世纪末以来,英国贵族地主用暴力手段把农民从小块租地上赶走,还霸占原来公用的草地、山林,赶走农民,用篱笆圈起大片土地,作为牧场,用来养羊,这就是著名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虽然对农民很无情,但它在客观上却有利于英国社会的进步。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1)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村资本主义的兴起。首先,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英国王室、教会和封建贵族的大量土地被拍卖,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落入富有的资产阶级手中。此后,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通过议会颁布了一系列圈地法令,据不完全统计,通过这些圈地法令,英国有六百多万英亩的土地被圈占。地主夺得土地以后,或是把土地租给资本主义农场主经营,或是自己进行资本主义经营。所谓资本主义经营,也就是农场或牧场生产的产品基本上是为了在市场上销售,即商业性农业或商业性牧业。于是,经营农场或牧场的人也就成为农牧业资本家。他们雇用工人,利用大农场的资金、场地等方面的优势,改进耕作制度,用四圃轮作制代替休耕制,对土地实行深耕细作,增施有机肥料,提高产量;同时,牛羊由放牧改为圈栏饲养,改进牲畜品种。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为工业和出口提供了日益增多的原料和粮食。如一位名叫威斯康特的英国人在自己的农场上采用轮耕法,把每英亩小麦产量从10蒲式耳(1英式蒲式耳等于36.37升)提高到24蒲式耳。又如罗伯特・贝克威尔采用科学饲养方法,1710~1795年间,使初生牛犊的体重平均从50磅增加到148磅,菜牛从370磅提高到800磅。据统计,1700~1750年,英国小麦和面粉的出口增加了近一倍。

(2)迫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离乡背井,到处颠沛流离,很多人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这就为资本家提供了大量廉价的雇佣劳动力。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使小农转化为雇佣工人,使他们的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转化为资本的物质要素的那些事件,同时,也为资本建立了自己的国内市场。”(《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16页)在传统的农业经济中,农民家庭自己进行手工业生产,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生活资料,现在农业由农业资本家雇用农业工人生产,破产农民流入城市,成为雇佣工人,农村就变成了原料产地和工业品的销售市场。

同时,英国良好的自然条件也起了重要作用。英国是位于太平洋航线上的岛国,拥有很多优良港口,去欧洲大陆和非洲、美洲等地都很方便,便于扩大海外贸易,为国内生产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同时,英国国内的资源也很丰富。英国拥有煤、铁、锡、铜、石料和盐等宝贵资源,煤田分布很广、质量好,约克―诺丁汉至今还是世界十大煤炭基地之一。铁矿储量高,且多靠近煤田。(现在锡、铁矿已枯竭或无经济价值。)英国四周大洋环绕,拥有适于航行的河流:克莱德河、泰晤士河、塞文河、特兰特河、乌斯河、亨伯河,有不少良港:伦敦、布里斯托尔、利物浦、泰恩河畔的纽卡斯尔。水路运输便利,价格也便宜,使国内外市场联系密切。英国凭借海上霸权,从海外殖民地掠取廉价原料。

地理条件与国家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可以说是决定性的。

地理条件决定了其他各种条件,如文化历史、邻国关系、军事。。。

英国是成为海上交通中心后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按照地球的自然资源条件,一个内陆国家首先出现工业革命是不可想象的。

顺便说一下,今后是“大陆海洋国家”的时代,中国也在此列,英国的“黄金时期”早过了。

地理位置:优良港湾,便利的航运,都为殖民扩张和三角贸易等打下基础。

政治环境:资产阶级统治最先在英国确立。

经济基础:通过对外扩张和掠夺,再加上其原有的贸易积累,用有了雄厚的资本。

圈地运动:通过“圈地运动”,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成为无地的流浪者,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劳动力素质:资产阶级革命打破了传统的神权至上的观念,多年来被桎梏的知识思想被广大人民特别是资产阶级所学习,劳动力素质较高。

自然资源:本国丰富的资源和原料,又从海外掠夺了大量的原料。

再补充一个动力条件:海外贸易的扩大更加大了对工业产品的需求。

地理位置:便利的航海方便殖民地的扩张

政治环境: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经济基础:圈地运动为资本家积累了原始资本,解放了劳动力

自然资源:大片的殖民地为英国提供生产原料和市场.

哇,楼上强!!

我们老师说:

1。经济很OK啦!!贩卖黑奴

2.农村那些农民都活不下去了,因为有一些地主都有大规模的农田、牧场等,所以农民都跑去城市打工了

3.瓦特的万能蒸汽机 哇塞,,超帅的那种

4.还有一些人为的因素啦,但是好像跟地理位置没什么关系呀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